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爆款基金营销三大坑 你跳过几个?

2019-07-04 15:03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各种营销催生的“爆款基金”频频问世。记者梳理发现,爆款基金多数诞生于2007年、2015年,待基金成立准备在市场“

  爆款基金营销三大坑 你跳过几个?

  247只主动偏股基金半年涨幅超30% 但仅少数爆款基金“达优”

爆款基金营销三大坑 你跳过几个?

  文、表/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幸

  各种营销催生的“爆款基金”频频问世。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业绩与爆款无关,规模太大甚至还会拖累业绩。基金上半年的业绩出炉,大数据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根据统计数据,上半年主动偏股基金中合计有247只基金净值涨幅超过30%,占总数的不足10%,若将这些基金看成“学霸”,那么其中鲜有“爆款基金”的身影。

  营销手段一:“饥饿营销”

  对很多普通投资者来说,微信朋友圈往往是购买基金的决策依据,再加上营销渠道稍微用“饥饿营销”的方式,不少投资者就会中招。

  古女士告诉广州日报记者,2015年初,她接到南方某公募基金公司推荐一款期限为2+1(一共3年,第3年由基金公司决定是否延展)的基金产品,称该产品已经吸引银行资本注资8000万元、收益还能翻倍,连柜台员工都在买,再不买就没有额度了。生怕抢不到额度的古女士一下就投资了100万元。但此后股市调整,到第3年的2018年底,基金该赎回了,此时古女士方发现,其投资的产品已经亏了超过50%。

  营销手段二:明星经理

  爆款基金的“坑”是如何挖出来的?业内认为,投资者乐观的预期,基金经理优秀的过往业绩,销售机构全渠道的力推共同作用催生“爆款基金”。去年买过某爆款基金的投资者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该基金募集前10天左右,便接到开户券商的通知,称该基金将会十分热销,建议可做适当配置,需要提前准备好资金云云。

  而银行等渠道努力推广的背后与销售费用分成的带动有关。有广州某基金公司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当下基金公司卖新产品,往往渠道就收取大部分申购费用。渠道商卖力吆喝也会看基金经理过往的出色战绩,即所谓的卖点。例如,去年的爆款基金兴全合宜的基金经理谢治宇的历史战绩在其管理过的两只基金得到了检验,两只基金自2010年和2012年成立以来,累计取得了2.6倍和3.45倍的收益率,在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排名前列。但是这些好成绩并未给爆款的兴全合宜带来“优等生”的待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发现,上半年247只净值涨幅超过30%的基金中,初始发行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占比极少数。兴全合宜混合A上半年涨幅26.8%,并没有跻身“优等生”之列。

  营销手段三:用平均收益率代替年化收益率

  平均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是不同,但是在普通投资者不明白的情况下,营销渠道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比如投资100元基金,第一年年末涨到200元,那么其第一年的收益率为100%;假设第二年年末,其降至100元,那么其第二年的收益率为-50%。计算下来,其平均收益率为(100%-50%)/2=25%。但是实际上,投资100元基金连续两年的年化收益率为0。因此用计算器做出的高回报策略往往能欺骗少数普通投资者。

  揭秘:为何多数爆款基金业绩赶不上“尖子生”?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2.77%、19.66%,主动偏股基金的表现超越上证综指。数据同时显示,上半年主动偏股基金中合计有247只基金净值涨幅超过30%,但初始发行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占比极少数。

  记者梳理发现,爆款基金多数诞生于2007年、2015年,待基金成立准备在市场“买买买”的时候,往往遇到市场大跌,因此出现业绩大幅度滑坡的情况。

  此外,“船大难掉头”也是爆款基金业绩平平的原因之一。

  以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兴全合润分级混合(163406)与兴全合宜对比就能发现,截至2019年7月2日,兴全合润近6月涨幅达到49.59%,比兴全合宜混合A的涨幅要多50%。两者不同的是,2019月6月30日,兴全合宜混合A的规模达到345亿元,兴全合润分级混合规模为51.98亿元。

  趋势:

  部分基金公司开始主动控制规模

  如今,主动控制规模已成为部分基金公司共识。例如,有“陈光明+傅鹏博”两位基金圈大IP的睿远基金,旗下首只公募睿远成长价值,发售第一天就结束募集。该基金不同点就在于控制规模,睿远成长价值的A、C两类份额分别设置了50亿元和10亿元的募集规模上限,但睿远首只公募基金有效认购申请超过700亿元。最终这只基金以A类份额7.04%的配售份额成为今年基金市场上首只出现“按比例配售”的基金产品。同样有此举措的是科创主题基金,目前每个基金公司均被管理层设置为10亿元的募集规模。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