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起底氢能源概念股:谁在蹭热点?谁能抢食万亿元市场?

2019-05-30 05:0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显示,2020年-2030年氢能源产业链目标市场空间将分别达3000亿元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赵彬彬

  “南阳水氢汽车”闹剧一出,再次引爆氢能源概念股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网choice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5月28日, A股共有56家公司发布了“沾氢”公告,其中有27只概念股股价区间最大涨幅超100%。

 

  实际上,氢能概念股已经被炒作多次。但炒作的背后,并不是氢能源布局取得了成效,而仅仅是上市公司发布了相关投资公告,随即股价几个涨停板都停不下来。

  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央企民企纷纷入局,产业资本热情高涨,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氢能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是毋庸置疑的。但国内氢能源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短期难以产业化。同时,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需要的资金和技术都非常苛刻,并不是一纸公告说能做就能做。

  资本市场从来不缺热点,但是上市公司“蹭热点”后,究竟谁能分得一杯羹,谁会留下一地鸡毛?

  公告一出股价暴涨 

  “沾氢”项目多处于初期

  根据东方财富网choice统计,56只氢能源概念股中有27只股价区间最大涨幅超100%。其中,美锦能源区间最大涨幅超过5倍,凯龙股份、华昌化工、雄韬股份、科融环境、雪人股份等股票最大涨幅也都超过2倍。

  3月中旬至4月中旬,嘉化能源从不足10元/股一路上涨到17.81元/股,一个月股价上涨八成。

  3月28日,嘉化能源公告称,当日公司与三江化工、空气化工共同签署了《氢能综合利用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富氢气体综合利用项目开展高层次、多维度、多领域的深度合作。4月10日,嘉化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国投聚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氢能源、页岩气分离和加工领域进行合作。

  4月19日,嘉化能源发布公告承认,公司目前尚未开展氢能相关业务,相关事项对上市公司整体业务影响较小。同时,其称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所处的市场经营环境及行业政策也未发生重大调整。

  无独有偶。因有媒体关注红阳能源参股深圳国氢事项,4月15日至4月22日,红阳能源连续6天涨停。

  4月22日晚间,红阳能源公告称,公司下属子公司红阳资本占深圳国氢总股本4.62%,红阳国氢基金占深圳国氢总股本4.62%,对深圳国氢的投资对公司影响很小。红阳资本并未实际享有对深圳国氢的股东权利,亦从未从深圳国氢取得任何股权投资收益。公司强调,深圳国氢的氢燃料电池等项目研发均属于开发初期,项目开发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5月22日,航锦科技更是宣称计划联合多方发起设立氢能产业投资基金,未来5年内募集资金150亿元,重点投资固体氧化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开发和应用、加氢站建设等领域,并称“打造氢能燃料电池国际领先技术下规模化的氢能龙头产业集群”。

  但是在公告中,航锦科技也承认,公司自身并无燃料电池整体设计或供应的技术研发能力。公司除生产高纯度氢气外,项目和产品均需依赖清华大学能动系的技术及设计支持。该协议为框架性协议,协议的签订预计对公司 2019年的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其高调的表述,引起交易所关注。交易所要求其回复“是否已充分研究相关合作事项的可行性”以及“相关表述是否存在误导投资者的情形。”

  此外,开滦股份也称,在以甲醇驰放气为原料生产氢气,作为粗苯加氢精制项目、己二酸项目的原料。

  尽管表述颇为模糊,但开滦股份的股价也在4月份创近一年内新高。

  由于只要上市公司“沾氢”股价即会大涨,《证券日报》记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发现,每天都有投资者追问上市公司,是否有布局氢能的计划?投资者盼“股价大涨”心切,但上市公司不能不理智,为了追热点“一时爽”,最终却落得一地鸡毛。

  “国内氢能源产业化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目前基本上是说得多,做得少。”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氢能源产业化一个较好场景是氢能源汽车。

  信达证券研究报告也认为,2018年是氢能源产业化应用元年,未来3年-5年是导入期,5年-10年后开始进入成长期,时间上展望,是2025年前后的事情。目前国内市场尚处于概念期向真实导入期转化的时间节点,未来3年左右的导入期产业链的场景会是配套设施先行,之后再是商用车生产制造的跟进,可能会伴随有国外乘用车进入中国市场。

  氢能布局开启竞赛

  产业万亿元市场可期

  实际上,除了蹭热点的上市公司,也有不少公司早就开始布局氢能。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