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费为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这既是为了有效应对国际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变化,也是以强大国内市场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更是破解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举措。强大国内市场怎么干?有哪些生动具体的案例可供参考?就此,光明网理论部联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邀请业内多位专家学者推出系列解读文章,就如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进行专业性地深入研讨。
作者: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林学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我国GDP为90万亿元,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由此可知,培育国内市场,扩大消费,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消费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以前我国依靠投资、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不可持续。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土地资源紧张,投资收益递减。此外,由于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经济不景气,逆差巨大,某些国家重拾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帜,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依赖的外贸环境有所恶化。因此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经济到集约型经济,从投资、贸易推动到消费推动。其次,消费是从根本上扩大生产规模的必然要求。只有消费需求旺盛,才能从根本上扩大生产规模,给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开放成果,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再次,“高品质”的消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人们更关注提高生活品质,如期盼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与此同时,我国健康、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产品与服务供给却稍显不足。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引导和扶持更优质产品的生产,发展文化艺术及教育事业,创办国际一流学校等等措施,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后,扩大内需是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庞大的国内市场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可以利用这个市场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壮大国际竞争力。例如,利用国内市场发展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国内的商用飞机订单、北斗卫星的商业运营,足以支撑这些产业的发展,逐渐积累实力,扩大规模,从国内走向国际,参与全球竞争。
如何培育国内市场,释放庞大的消费能力?笔者认为:一是要进一步开发开放中西部地区,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宜居农村。中西部和农村存在巨大尚未开发的市场,中西部经济如能进一步开发开放,农村生活水平及生活环境如能进一步改善实现乡村振兴,必将形成一个更大、更有消费力的市场。二是实施精准扶贫。2018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和就业问题,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扩大消费市场,进一步促进消费活力。三是要扩大就业,尤其要重视年轻人就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就业列为“六稳”之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做出具体部署,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已经把就业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推动。因此,要“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八百万大关,是十分庞大且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四是引导大众创业,重在发展第三产业。应当鼓励创办有关养老、托幼、文化创意、日常保健、科技服务、环境保护等中小型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消费。五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稳定消费预期,进而提高人民的消费信心,解除消费的后顾之忧。六是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要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着重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劳动收入,进而增强其消费意愿。七是利用国际市场扩大国内消费。我国是国际贸易大国,每年出口额排名世界第一,有巨额的贸易顺差。在现阶段,我们应当进口与出口并重,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消费水平。八是为扩大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如减税降费、保持物价稳定、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要求企业公平竞争、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等等。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