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5G为大湾区智慧农业全面提速
虫害智能预警降低生产成本、养殖智能喂投防控疫情……
AI+5G为大湾区智慧农业全面提速
通过智能监测管理系统,接入虫感知系统,结合气象、土壤、图像、地理位置等数据,可全面监测种植区的虫情实况。受访者供图
5月以来,随着西南季风的加强,一种从缅甸进入我国境内的神秘害虫“草地贪夜蛾”正在以每晚100公里的速度向华南扩散并北上。所到之处,玉米、甘蔗、马铃薯等作物“千疮百孔”。
一场运用AI科技“蛾口夺粮”的“狙击战”应声打响。
日前,深圳华大基因与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通力合作,在国际上率先完成草地贪夜蛾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科技”)快速响应农业农村部号召,联合合作伙伴以广西横县为首战点,对华南、华中等地的玉米田等开展应急防控,通过无人机智能喷洒药物技术,有效杀灭98%以上破坏力更强的贪夜蛾幼虫。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科技的迅猛发展,曾经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正在实现真正的知天而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按照《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设想,在5G网络推进下,广东智慧农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用“农眼”智能监测17万亩农场虫情实况
今年,郁南县几百家无核黄皮生产基地平均农药用量减少了11%,无核黄皮产量平均提高了15%以上,农户生产成本减少8%的同时,户均增收3250元。
这是来自郁南县的黄皮监测系统数据。数据显示,精准种植、虫害预警的综合农业大数据正在发挥作用。2016年,广东云浮市郁南县政府开始引入一套大气候“农眼”智能监测管理系统,接入虫感知系统,结合气象、土壤、图像、地理位置等数据,全面监测县域内17万亩无核黄皮种植农场的虫情实况。
在农业领域,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如何防范是一大痛点,治病的成本往往高于防病。有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用于病虫害防治的化学农药高达25万吨。农药滥用,不仅破坏农田生态平衡,还会造成害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成本成倍增长。
距离郁南上百公里以外的赣南地区,这里的柑橘果树容易遭遇木虱、红蜘蛛虫害,在植保无人机施药几天后,虫口减退率显著增长,无人机能比人工打药高几十倍的效率,实现精准喷洒,在节省农药的基础上,控制虫害。
“像我们这次灭杀贪夜蛾,无人机可夜间作业,每小时可作业210亩,相当于近100人的效率,能快速遏制贪夜蛾的发展。”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介绍说,“AI识别技术的应用,正从人脸识别、动物识别进一步扩展到农作物病虫害检测等领域”。
AI监测病虫害主要指利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采用特定的计算机算法和模型,对农业病虫害发生的光谱或图像信号,以及长期积累的农田作业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获得有效的数据特征,实现对病虫害情况的实时识别和鉴定的过程。
传统预防手段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主要采用喷雾、烟熏等方式。“AI虫害识别属于后期发现,但病虫害疫情最主要还是在于‘防’。这就需要植物保护专家对疫情、病害发展、发生的环境条件进行研究;并通过系统采集相关条件的数据,形成虫害预测的完整系统,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广东省农科院设施农业研究所(筹)赵俊宏博士告诉记者。
用智能喂投系统养殖
有效防止“病从口入”
“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同样体现在养殖环节。
近几年,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进军AI农业、智能养殖,监控疫病成为不可忽视的重点。
“通常,大型养殖企业有一套成熟的疫情防控机制,问题在于我们有很多小而散的养殖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惠州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伍一辉说。
散乱养殖带来的是“骨牌效应”,从禽畜体质差、易生病、兽用抗生素滥用,到人的健康受损,一环环被推倒。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应光国课题组研究显示,2013年中国抗生素总使用量为16.2万吨,在这16.2万吨抗生素中,有52%是兽用的,一些抗生素随着养殖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于2015年公布一项研究显示,8到11岁儿童中,近六成人尿检发现抗生素成分残留,包括三种一般只限于畜禽使用的抗生素。
上一篇:这项突破必须上头条!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