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中国抗癌新药诞生背后:中国制药人是如何做到的
中国首个自主研发抗癌新药“泽布替尼”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本土新药“出海”实现“零的突破”,本报采访百济神州研发团队讲述这背后的故事
一粒中国抗癌新药的诞生
11月15日,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屏:中国药企百济神州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泽布替尼”(英文商品名:BRUKINSA?,英文通用名:zanubrutinib)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实现中国原研新药出海“零的突破”。
癌症,因早期难发现、晚期难治愈、易复发、死亡率高等特点,一直以来让人们谈癌色变。对中国患者来说,进口抗癌药的高昂价格,让很多患者家庭难以承受。能否研发出中国人吃得起的抗癌药,并惠及全世界患者,这是中国几代制药人的梦想。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如今,中国制药人做到了。
泽布替尼为什么行?百济神州靠什么坚持下来?
超过八成患者病情总体缓解
淋巴瘤,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统称,是全球范围内发病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201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全球发病人数约为45万。目前已知的淋巴瘤有套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超过70种,其中套细胞淋巴瘤侵袭性较强,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中位生存期仅为3至4年,患者面临着疾病反复发作、耐药后无药可用、经济负担沉重等多重困境。
在泽布替尼出现前,多数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只能依靠化疗,或用第一代靶向药物“伊布替尼”治疗。该药由美国强生公司推出,2013年11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2017年8月在中国上市。替尼药是一类小分子药统称,多是口服药,和化疗相比,使用小分子靶向药的患者大多可以不用住院。
不过,伊布替尼也存在很多局限。作为泽布替尼主要发明人之一,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化学研发负责人王志伟博士介绍说,由于伊布替尼在患者体内浓度存在局限,癌细胞可能逃脱药物抑制。该药还可能抑制别的靶点(基因上的一个位点。癌症与基因突变有关,靶向药有别于放化疗的大面积杀伤,而是有针对性地抑制突变基因,防止癌细胞增殖扩散),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比如皮疹、腹泻、房颤(持续性心律失常)等。尤其是淋巴瘤患者年龄普遍较大,可能因为无法耐受这些副作用而停药。
“泽布替尼在治疗套细胞淋巴瘤方面的疗效具有突破性。”作为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和全球研发运营生物统计及亚太临床开发负责人,汪来用一组数据解释这种“突破性”:在中国开展的多中心2期临床试验中,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泽布替尼治疗后,总缓解率(即治疗有效的病人比例)达84%,其中59%的病人病情完全缓解(即肿瘤完全消失)。这项试验中,平均持续缓解时间为19.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4个月。这组来自中国的临床试验数据,因其体现出的突破性疗效,成为泽布替尼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的重要参考。
参与临床试验的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宋永平,向记者展示了一名75岁河南安阳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服药前后的变化。“2017年这名病人进入临床试验组时,脖子、腹股沟、腹腔都有很大的肿块,感觉已经没希望了;但是服用泽布替尼3天后,身上肿块基本消了,治疗的副作用也很小。现在这名病人已经用药两年多,病情持续缓解,最近还外出旅游了。”
“一个单药治疗的试验能获得这么好的效果,让病人不花钱就能用上新药、好药,病人开心,我们作为临床大夫也开心。”主持泽布替尼中国2期临床试验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朱军说。
创造新药研发的“中国速度”
一粒创新药,从开始研发到最终上市,就像是一次万里长征。一般来说,其中环节包括发现或合成药物分子、进行药理和毒理研究、开展临床研究(包括1、2、3期临床试验)、新药申报上市,以及上市后的研究,等等。
知名医药企业罗氏制药提供的数据显示,一种新药的研发周期平均为12年,需要423位医药研究员进行多达6587次科学试验,花费长达7百万小时的辛勤工作。在这种高风险、长周期的研发过程中,新药研发的成功率不足1/10。
而泽布替尼仅用了7年零5个月左右,创造了新药研发的“中国速度”。百济神州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始终相信科学。”汪来说,泽布替尼和伊布替尼的根本差异在于药物的分子结构。对创新药来说,化学结构不同,药效完全不一样。
上一篇:“中国风”引领全球时尚潮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