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调研
更加自信地迈上世界经济舞台——重庆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调研
【重庆发挥“三个作用”调研行】
一个全力奔跑的“人”。
这是地图上,重庆呈现的模样。
一座4D立体的魔幻之都。
这是网络上,人们标注的“网红”。
奔跑,崛起。今天,世界面前的重庆,朝气蓬勃,容光焕发。
不同于沿海地带,一座内陆城市的觉醒与崛起,往往包含着更深刻的自省,亦需要更广阔的胸怀和更刻骨的革新。
10月22日,重庆召开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进大会,对开放的认知更加明确: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开放的空间决定着发展的空间,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水平,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质量。
11月9日至10日,2019重庆英才大会在美丽的嘉陵江畔举行。这场集交流思想、促进合作、对接人才于一体的国际性招才引智盛会,共吸引了180余位全球知名科学家、国际组织负责人、大学校长、行业领军人物、独角兽企业负责人,以及1.5万余名海内外优秀人才参加。会议期间成功签约608名紧缺急需优秀人才和227个项目,分别是去年的2.8倍和1.4倍。
开放,是重庆的秘诀。这个地处中国西部的城市,由此内陆变前沿、开放起高地,找到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是新时代赋予重庆的使命。这个“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支点,正加快融入全球市场。中国的重庆,正变成“世界的重庆”。
赋能一座城
一场雨过后,空气清新,阳光洒在沙坪坝区团结村铁路中心站上。渝新欧公司现场调度中心工作人员熊斌指向集装箱区,回想起2014年初到这里的场景:“那时,这里等待装车的集装箱也就堆放一排几百米长。”现在,码放三层的集装箱首尾相接,一眼望不到头。
这里是中欧班列(重庆)列车的起始点。2011年,中国第一条中欧班列从这里出发,跨越亚欧大陆,抵达德国,通过铁路运输首次将中国内陆和亚欧串接成一条线。
探路“一带一路”建设,重庆早早做好了准备。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杜伊斯堡见证渝新欧班列到站,指出了重庆开通中欧班列带来的重要意义:“中德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两端,是亚欧两大经济体和增长极,也是渝新欧铁路的起点和终点。两国应该加强合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当“一带一路”倡议响彻世界,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世人看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重庆顺势而为,率先抓住这一机遇,开放的步伐不断提速,再提速!
“一眼平地起,再看楼万丈”,重庆,有它独有的立体感。与这样的城市品格一样,发展也从海陆空水各层叠加开始——
向西,截至今年8月底,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超过4100班,境外集结分拨点覆盖11个国家30多个城市,成为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
向北,“渝满俄”班列自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出发,北上经满洲里口岸出境,横越西伯利亚,到达莫斯科。随着中俄双方交往的频繁,“渝满俄”班列频率不断增加,目前已实现常态化运营。
向东,长江黄金水道正不断优化,同时依托沿江铁路干线,开通渝甬班列,西部腹地直抵东海,货物通过宁波舟山港出海,通达各国。
向南,发起陆海新通道建设,其中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天天班”稳定双向对开,目的地已覆盖全球六大洲8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个港口。
空中,江北机场已开通国际航线87条,今后还将继续以国际直达为重点的概念优化航线网络。
“铁公水空”完善的多式联运体系在重庆生成,“一带”和“一路”实现有机衔接。
南来北往,西进东出,八方通衢。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独有的区位因素和文化环境中诞生出的一个个城市符号。“大通道”便是重庆全新的城市符号。
让大通道畅起来、活起来、亮起来。依托大通道,重庆在西部打开了内陆物流贸易新局面,“大物流”“大贸易”应运而生。
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紧接着又获批成立了内陆首个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全国面积最大的保税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运营中心落地重庆,开创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
截至目前,重庆已拥有19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其中包括西永、江津、涪陵3个综保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共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内陆开放新坐标,成为闪亮的重庆名片。
重庆人有自信,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能做到如此。
重庆人不自满,多式联运上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把握开放内涵,统筹内与外、陆与海、东与西、南与北,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开放——
激活一群人
在运营重庆段中欧班列的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打造全新陆上贸易规则”。
千百年来,世界贸易规则都以海上贸易规则为主,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海商法、金融体系和标准化流程规则。探索陆上贸易规则,谈何容易?
上一篇:人类如何保持基因组的稳定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