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诺奖获得主威廉·凯林:攻克癌症仍“任重道远”
中新社上海10月29日电 (记者 李姝徵)29日于上海开幕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新晋”诺贝尔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威廉·凯林(William Kaelin Jr。)成为此间媒体重点关注的对象。
威廉·凯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其研究成果已被用于抗癌新药研发,但人类攻克癌症仍“任重道远”。
10月7日,威廉·凯林与另外两位学者一同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其革命性的发现使人们理解了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知氧气的基本原理。
虽然距“收获”诺奖不到一个月,威廉·凯林等人的研究成果已被认为有望为对抗贫血、癌症、心脏病及中风的新策略铺平道路。
对此,威廉·凯林透露,其诺奖成果正在被用于研发治疗部分癌症、心脏病和中风的新药。
低氧诱导因子(HIF)如何应用于疾病治疗?威廉·凯林指出,在某些情况下,可通过药物干预,将人体感知氧气的通道效率提高或者降低。“举例而言,有些药物可以稳定低氧诱导因子,从而给身体造成一种身处高海拔、缺氧地区的假象,身体将自发产生更多的血红细胞。”
而率先在中国获批的全球首创肾性贫血新药罗沙司他(roxadustat)便是基于此种原理而被用于贫血症的治疗。
威廉·凯林表示,虽然包含低氧诱导因子的药物可被用于治疗某些癌症。他认为,在攻克癌症的路途上,人类仍“任重道远”。
科学研究证明,在很大程度上,癌症与一些特殊基因的损坏有关。威廉·凯林说,直到2001年,国际人类基因组才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他以汽车修理做比喻,“如果不能理解它的全部‘零件’,修理工作便很难展开。”
尽管其研究成果已被用于进行癌症治疗新药的研发,威廉·凯林仍表示,并不能用同一种办法解决所有种类的癌症。
“人类对癌症的攻克会是渐进式的,我希望20年后,我们能够控制大部分的癌症。”威廉·凯林说。(完)
【编辑:潘力维】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