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办信息学奥赛联赛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出新认证
不建议作为升学的唯一依据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发出的一个通知,让很多家长松了一口气。《关于CSP-S/J的报名通知》中明确,将于11月分别举行的两项认证CSP-J(入门级,Junior)和CSP-S(提高级,Senior),没有年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报名。
8月16日,CCF对外发布消息称,由于某种原因,由CCF主办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普及组及提高组)从2019年起暂停。这让很多准备参加这一比赛的家长和学生一时无所适从,社会各界也对“某种原因”猜测纷纷。
起因是今年1月底,教育部发布了2019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公示名单,拟批准科技创新类、学科类、艺术体育类全国性竞赛活动共31项。但五大学科竞赛中,信息学奥赛(NOI)的名字并未出现在名单中。
NOI始于1984年,2000年9月,我国首次举办了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教育部于2001年初正式出台文件,明确提出在高中阶段取得5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学科奥赛省级一等奖的选手可免试保送上大学。
在之后的发展中,NOI被誉为信息学的“巅峰赛事”,成为国内信息学领域面向中学生的最高水平大赛,从1984年至2019年,组织了36次竞赛活动。每年通过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中国队选拔等系列赛事和活动,选拔高中生进入国家队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每年也有几百名学生得到机会进入全国各大名牌高校。
NOI因其赛事规则向大量青少年普及了计算机科学知识,也给全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了动力和新思路,更是培养和选拔了大量人才,很多在信息学领域有兴趣和天分的学生脱颖而出。
不过,NOI与其他几大学科竞赛也成为高中生敲开名校大门的敲门砖。一些学生参赛只是为了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甚至有学生用一两年的时间全部备战NOI,放弃其他学科的学习,可谓是孤注一掷。
NOI科学委员会曾撰写了一份报告——《关于取消保送信息学奥赛省级比赛一等奖上大学的建议》,充分陈述了反对将信息学奥赛成绩和高考挂钩的理由。这份提交给有关部门的报告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之后,奥赛不断曝出丑闻。NOI全国竞赛虽然没有出现过问题,但是在省级赛区中,出现过“钱分”交易。
2012年第29届NOI在江苏常州举行。这是NOI最后一届与高考保送直接挂钩的比赛。教育部2010年年底宣布调整高考加分项目,其中一条就是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
但此项比赛没有失去吸引力。记者当年在现场看到,竞赛一结束,早早来到现场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3所著名高校的招生老师,就开始发放预录取通知书。这届竞赛获得金牌和银牌的高二选手几乎全被北大、清华免试录取,其他年级的金牌选手也可以保留保送资格。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随后在自己的招生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清华大学在第29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招生中成绩骄人。清华大学由招生办公室和计算机系组成的招生小组到现场对竞赛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全面的高中生进行择优录取,全部34名金牌选手中有28人将进入清华深造,成绩排名前14的全部被清华录取。
这种“抢人”与CCF和NOI科学委员会的初衷较为一致:学科竞赛不与高考成绩和保送挂钩,让高校通过自主招生自主选拔所需人才。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NOI吸引力持续上升,2018年直接参加比赛的学生达15万余人。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介绍,CCF坚持培养学生的编程和算法能力、沟通和表达等多方面素质,据此选拔出的国家队选手在IOI2019赛场内外均表现优异。
第31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2019)于8月4日至8月11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88个国家(地区)的327名选手参赛,我国4名选手获得3块金牌和1块银牌的佳绩。
2018年底,教育部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要求竞赛主办单位提交申报材料,包含一份“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承诺书”。承诺书中包括“本单位及承办方不向学生、学校收取成本费、工本费、活动费、报名费、食宿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费用,做到‘零收费’”、“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等要求。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