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从纸质书到“一屏万卷” 触摸国民70年阅读轨迹

2019-09-07 10:32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三驾马车”推动阅读繁荣 回望70年来的国民阅读生活的变迁,识字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国家倡导

  您知道吗?新中国成立之初,不识字的文盲占总人口的80%,农村文盲率甚至高达95%,阅读只是文化精英的事情。2018年,中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已达到80.8%
  触摸国民70年阅读轨迹(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从纸质书到“一屏万卷” 触摸国民70年阅读轨迹

解放初期山东临沂的妇女识字班

2017年,在重庆书城过春节的读者

  (本文图片来自百度)

  “三驾马车”推动阅读繁荣

  回望70年来的国民阅读生活的变迁,识字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国家倡导,是推动阅读繁荣的“三驾马车”。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口中,80%为文盲,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几乎为零,阅读只是文化精英的事情。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15年,中国的文盲率已降至3.6%,成年人文盲人口在过去20年减少1.3亿(即下降70%)。这是中国整个教育体系共同发展的结果。

  读者购买力决定了出版物的多寡。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226元,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11.2%。

  从供给方面看,2018年,全国有580余家出版社,年出版图书约50万种、总印数100亿册,分别是1950年的42.7倍和37.1倍;出版期刊10139种、总印数22.9亿册,分别是1950年的34.4倍和57.3倍。以陕西省为例,1949年,出版图书品种只有12种,出版数量近200万册,发行网点91处。2019年出版图书共8387种,共2.3亿册,发行网点5716处。

  2003年,全国政协委员、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第一次提出设立“国家阅读节”;2007年聂震宁等30余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建议》;2012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被写入中共十八大报告,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2016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大国阅读新时代起航。

  阅读轨迹折射社会变迁

  阅读在国人心目中是神圣的。大众阅读既浓缩了国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折射国人内心深处的憧憬与渴望,又折射了社会的变迁。1949年-2019年,中国人的读书生活不断变幻着“场景”和“主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7年间,大批文学作品问世,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等红色经典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激昂和质朴的表现手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蓬勃的精神风貌。

  与此同时,苏联文学被广泛引入及阅读,其巨大的辐射力在整整一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形成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青年很少有人没有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青年近卫军》等“苏维埃经典”。

  改革开放让物质富足的同时,也丰富了“精神食粮”。国家出版局动员全国出版印刷力量,重印、出版了大批文学图书,有分量的佳作一经问世,举国上下竞相阅读,共同讨论。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李自成》《冬天里的春天》《芙蓉镇》以及1985年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黄河东流去》《沉重的翅膀》《钟鼓楼》,无不成为当年甚至持续几年的畅销书籍。“走向未来丛书”“文化:中国与世界”及“中国文化书院”书库介绍西方哲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热、尼采热、萨特热、海德格尔热……都曾席卷读书界。

  “从我们的采购经验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读者对娱乐性图书需求比较大,以金庸、琼瑶为代表。”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图书馆古籍资料室负责人、原采编部主任林毅说,“2000年以后,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读者不断增加,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等实用性比较强的读物受到读者追捧。近年来,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生活中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读者对于健康方面图书需求不断增加。从读者关注的内容看,阅读目的已经从娱乐休闲逐渐转化为自我价值提升。”

  21世纪以来,文化多元,媒体多元,读者的阅读同样趋向多元,青春文学的畅销、网络原创文学迅猛发展、传统文化解读回归……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韩寒的《三重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等正是受到新媒体形式颠覆式影响的代表作。

  从纸质书到“一屏万卷”

  回望70年来的国民阅读,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纸质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