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该管管了!教育APP迎来全面规范引导

2019-09-07 06:53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小学一年级刚刚开学,北京市西城区的学生家长张颖就发现,孩子所有的英语学习资料、作业等都需要在一款叫“背

  该管管了!教育APP迎来全面规范引导

  小学一年级刚刚开学,北京市西城区的学生家长张颖就发现,孩子所有的英语学习资料、作业等都需要在一款叫“背书吧”的在线教育APP上下载。无独有偶,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年级学生家长王莉被学校要求下载了两款教育APP,分别是“京版云”和“可可宝贝”,老师在通知中说,“在这些软件中学习方便学生跟读练习发音”。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蓬勃发展,在线教育APP以其便捷、高效等特点迅速在中小学教学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作业扫一扫,秒出对错,跟读课文之后两三秒,就能给出评语,为许多师生节省了不少时间。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有害信息、广告、非法绑定等等令不少学生家长不胜其扰。

 

  张颖告诉记者,在一款在线教育APP上,孩子想要复习功课,就必须收看30秒某手机游戏的广告。

  近日,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锤出击,覆盖各学段教育和各类教育APP,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5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国家层面发布的首个全面规范教育APP的政策文件,对促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教学管理、学习生活、家校互动——教育APP的内涵与外延

  当下,在线教育APP市场一片红火。除了语、数、英等学科类辅导之外,包括作文监督、钢琴陪练、美术陪练等辅助教学APP也都应运而生。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在线教育类APP多达数十万种。有些中小学,一门学科需要家长下载一个甚至多个APP。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得给小学三年级以下学生布置书面作业,一些APP干脆利用“线上作业不算书面作业”的空子,在低年级师生中迅速占据市场。

  APP中,良莠不齐的有之,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有之,甚至“学着学着就没了的”也有之。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巡视员陈飞燕表示,一些教育APP放松信息安全管理要求,为了吸引用户,纵容或主动发布涉黄涉赌和性暗示等信息;为了追求利益,推送网络游戏广告、影视网红明星导流等信息;为了获取数据资源,违法违规采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严重污染青少年学习环境,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中宣部反非法反违禁局、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副局长杨梦东介绍,中宣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门专门组织开展了学习类APP等移动应用程序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互动作业”“同学帮”等10余个违法违规平台,下架了200余款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应用,督促企业认真履行主体责任。

  谈及这一现象,雷朝滋表示,这就是《意见》出台的初衷,“老百姓对加强教育APP治理的呼声十分强烈。”

  同时,这也是深化“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2018年,教育部印发文件,对中小学学习类APP乱象进行了集中治理。“随着工作深入,我们发现不止中小学学习类APP需要规范,教育系统迫切需要出台一个较全面、有力度的文件加强对教育APP发展的统筹指导,产业界也热切期盼出台政策明确监管标准,为教育APP有序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雷朝滋说。

  《意见》界定了教育APP的内涵和外延,提出教育APP是以教职工、学生、家长为主要用户,以教育、学习为主要应用场景,服务于学校教学与管理、学生学习与生活以及家校互动等方面的APP。

  雷朝滋认为,这是《意见》的最大亮点。《意见》也同时指出,规范的教育APP大致分为三类:市场竞争提供、师生自主选用;学校企业合作、学校组织应用;学校自主开发、部署校内使用。

  线上教育市场是否秋风渐紧?

  2018年,教育部对中小学学习类APP进行治理之后,某款英语教育APP在随后的融资中,原计划的融资金额出现大打折扣的现象。

  加强在线教育APP的规范,会不会给这个行业带来负面影响?《意见》的出台,是否意味着线上教育市场秋风渐紧?

  雷朝滋明确表示,答案是否定的。“《意见》以促进教育APP的发展作为政策出发点。引导规范管理是手段,有序健康发展是目标,规范管理是为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根据国家‘放管服’改革精神,对教育APP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不设置准入许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严守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鼓励推荐优质教育APP树立行业标杆,发挥头雁效应。鼓励购买优质教育APP服务创新供给模式,促进产业发展。”雷朝滋说。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