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七十载 勇立潮头写辉煌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风雨兼程七十载 勇立潮头写辉煌——珠江水运高质量发展回眸
本网讯 潮涌珠江,奔腾数千里;载梦前行,于今七十年。
七十年里,珠江水运事业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在交通运输部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焕发新生机;
七十年间,珠江儿女步履不停,披荆斩棘,打通无数梗阻滩险,让滔滔江水畅快东流,用双手书写了珠江水运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史诗;
七十年来,珠江水系内河货运量从1949年的百业待兴增加到2018年的9.5亿吨;从各项制度百废待举到顶层设计日臻完善,高层协调机制稳步推进;从艰难起步发展到如今的亿吨水网、亿吨干线、亿吨港口、亿吨船闸“四个亿吨”,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独特的“珠江力量”……作为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珠江水运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成就举世瞩目。
从量变到质变
为沿江经济提供坚强保障
奔流不息的珠江,不仅是沿江亿万群众的母亲河,更是西南内陆地区与粤港澳地区经济互补、协调发展的交通纽带。新中国成立后,珠江儿女前赴后继,使珠江水运经历了起步发展、稳步发展、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四个时期,实现了港口、航道、码头、船舶、市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转变。
——航道条件提档升级。新中国成立后,珠江水运迎来新生。此后,珠江水系各级交通部门积极开展航道建设和整治,组织恢复航运生产。2007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为珠江加快高等级航道布局提供了指引。近年来,珠江航务管理局(简称珠航局)同地方交通港航部门,加快实施西江、北江、右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等航道扩能升级工程,珠江水系航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干支衔接、区域成网、江海贯通的珠江黄金水道骨架基本形成。全水系1.56万公里航道中,等级航道已占62.7%,1000吨级以上高等级航道达到2419公里。
——港口发展高歌猛进。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珠江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掀起高潮。经过多年建设,珠江水系以主要港口为骨干、地区重要港口为基础、一般港口为补充、分层次的港口布局体系逐步形成,南宁、贵港、梧州、肇庆、佛山等主要港口逐步向综合性港口发展,珠江水系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近6亿吨。
——船舶运力持续提升。国务院关于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决策部署得到深入落实,珠江水运成本低、运量大、低碳环保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珠江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截至2018年,珠江水系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4748艘,净载重量1592万吨,载客量16.4万客位,集装箱箱位量20.5万标箱。
——航运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1994年,珠江水系完成航运企业《水路运输许可证》和船舶《营业运输证》等新证换领工作,建立了新的市场准入体系。1996年,交通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水运市场管理的通知》,加强水运市场监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珠江水运市场逐步建立。近年来,珠航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水运营商环境,“最多跑一次、一次就办好”的工作要求和行政许可网上办理得到全面落实,办理时限缩短至原来的1/3,企业满意率达到100%。广州航运交易所、西江航运交易所挂牌成立,现代航运服务业快速发展。
日益高效便捷的水上运输,让珠江水运服务品质提档再升级,为沿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2018年,珠江水系完成货运量9.5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7.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315万标箱;长洲水利枢纽四线船闸完成货物通过量1.32亿吨,珠江水运对沿江经济发展的贡献愈发明显,珠江黄金水道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珠江水运人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和使命,紧紧抓住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建设“第二条黄金水道”的历史机遇,围绕珠江水运发展的顶层设计狠抓落实,积极为流域各省(自治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乘风破浪、开拓前行。
高层协调
释放制度红利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协调解决制约珠江水运发展的重大问题,2015年,在交通运输部和水系四省(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珠航局积极组织协调,建立了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是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员由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政府领导组成,特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领导参加,共同推动解决制约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珠江水运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解决开辟了新的路径。
上一篇:曾经,这几张票比钱还金贵
下一篇:多党合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创新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