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数据带你领略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创新之策
新华社上海8月8日电(记者何欣荣、桑彤、有之炘)筹备9个月后,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迎来靴子落地的时刻。近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方案》明确,实现新片区与境外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从2013年挂牌至今,上海自贸区已走过近6年的发展历程。此次增设的新片区,到底新在哪里,特在何处?以下5个数据,带你领略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创新之策。
【先行启动区面积119.5平方公里】《方案》提出,在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设置新片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先行启动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等区域,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
119.5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做个简单对比,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时,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2014年经全国人大批准,面积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相比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一上来就有近120平方公里,起步面积大了很多。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说,原来自贸区推出的54项扩大开放措施,还有很多领域没有项目落地,很重要的原因是空间不够。新片区的整体面积较大,且都是连片开发,这样的条件有利于重大投资项目的落地。之前特斯拉就选择落户临港地区,如今特斯拉超级工厂已基本完成结构封顶,最快今年年底可以交付第一批新车。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寅表示,新片区选择在上海东南的临港地区,选址考虑能够承载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区域内运输条件非常优越,有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还有铁路、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可以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对于贸易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5个自由凸显“特殊经济功能区”定位】《方案》提出,支持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比如,在贸易方面,新片区内将设立物理围网区域,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
金融方面,新片区将研究开展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功能试点,探索新片区内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临港新片区将建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种新的类型,探索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监管政策。可以说,这是特殊经济功能区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内外贸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有益探索。
《方案》发布后,交通银行为新片区内的企业上海赛默罗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了新片区成立后的首笔跨境投资款汇出业务。交通银行表示,将把新片区的改革新政落实到操作实务中,协助企业及时把跨境投资款汇出,用于其境外子公司的临床研究项目,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张欣园说,预计新片区的金融开放政策未来将进一步细化,商业银行将根据细则做一些突破性的尝试和创新,特别是在服务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方面。
【对集成电路等行业实施15%优惠税率】《方案》提出,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政策。对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研究实施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
对科技创新的聚焦和支持,是临港新片区的特点。图森未来是注册在临港的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图森未来副总经理薛健聪说,得益于临港正在打造的陆、海、空无人系统综合示范区,去年企业获得了国内首张无人驾驶卡车的公开道路测试牌照。“临港有着非常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新片区税收支持政策的推出,将进一步加速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进程。”
尹晨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外部形势。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向价值链高端攀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必由之路。新片区高度开放的环境,有利于上海增强对高端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