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者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少一些隐瞒
88.4%受访者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少一些隐瞒
漫画:苏小泡
在生活中,成年的子女和父母之间经常会有报喜不报忧的现象。通常来说,这种做法是为了不让对方担心,将自己更好地一面展示给对方。但是,一味地隐瞒自己的难处,有时反而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7%的受访者觉得报喜不报忧会增加自己的压力,45.8%的受访者认为这样做可能会让对方失去知情和参与的机会。
在上海一家金融公司工作的何星(化名)觉得,成年的子女是家庭一分子,对于一些家庭事务也有知情权,有承担家庭责任的义务。“我能理解,父母向我隐瞒,更多的是出于对我的爱,希望我能有更多精力去做自己的事情。但我觉得处理家长里短的事也是很重要的,亲人之间是最亲近的,是可以相互依赖的。父母一味地替孩子遮风挡雨,有时甚至让孩子心理负担更大”。
在北京工作的85后青年肖伟觉得,年轻人不用刻意向家人隐瞒自己生活中的难处。“父母是非常了解自己孩子的,有的时候即使你什么都不说,他们依然可以从你的状态中、打电话的语气中,感知到你情绪的变化。如果不跟父母说,可能他们会捕风捉影地乱猜”。
对于父母和孩子之间报喜不报忧的影响,55.7%的受访者觉得这会导致自己承受太多,压力过大,45.8%的受访者认为会导致对方失去知情和参与的机会,41.7%的受访者认为会导致过度保护,39.6%的受访者认为会增加自己的孤独感。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分析,父母和孩子之间完全向对方隐瞒自己的难处,可能会造成家庭成员关系的疏远。“就父母对孩子报喜不报忧的情况来说,如果在家庭遇到困难时,父母完全不给孩子参与其中的机会,孩子也许会感到内疚;如果亲人去世,隐瞒孩子,可能导致孩子因为没有送别逝者而心存遗憾;如果向孩子隐瞒家庭经济上的困难,孩子日后了解到,也可能会为自己当时的某些不当行为而感到惭愧”。
95后韦珍(化名)在国外读书生活了7年,她回忆说,在国外,她经常会面临比较大的课业压力,尤其是在申请读研究生的学校时,她经常担心自己达不到要求,考试前会睡不好,担心成绩不理想,辜负了父母的期望。韦珍一般会选择自己默默消化这些坏情绪,给家人打电话时也不透露自己的学业压力,直到有一次一门专业课考试不理想,她给家里人打了电话。“以前我遇到困难,跟爸爸说时,他都会说没关系,要是觉得在国外生活得不好就回来。没想到这次他知道后,却对我说‘你已经很棒了,再坚持一下’。我瞬间觉得充满信心和力量。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父母是可以在我迷茫无助时给我力量的人”。
调查中,88.4%的受访者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多一些坦诚、少一些隐瞒。
在肖伟看来,以父母的生活阅历,可以在自己遇到很多问题时,给予帮助。“如果实在怕他们过于担心,可以在描述困难时适当弱化,然后听听他们的意见。就算他们真的不能帮到自己,也能给自己安慰”。
肖伟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是需要相互依赖的。“如果总是跟父母说自己成功的地方,可能他们就会觉得孩子不需要自己了,也要给父母一些机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是被孩子需要的”。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双向沟通很重要。”陈祉妍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在形式上、时机上都是有技巧的。“比如也许在某个时间点,并不适合跟孩子说一些事情,那么可以选择其他的时间。还有就是双方要尽可能多地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