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门手艺 摆脱贫困
学门手艺 摆脱贫困
四川省青神县积极扶持当地企业创办“扶贫车间”,使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上岗就业。图为当地红运鞋业的“扶贫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加工产品。
张忠苹摄(人民视觉)
“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新时代,希望更多跟我一样的穷孩子能通过技能改变命运。”宁显海,来自四川大凉山,虽然家庭贫困,但是凭借技能,他走上了世界技能竞技的最高舞台,一举夺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冠军。
无论是在西南边陲的偏远山村还是东南沿海的繁华都市,长期以来,人们都希望借着一技之长立足社会,在贫困地区,这种需求尤为强烈。毕竟,给钱、给物只是一时,给技能则是长久之利。许多青年,盼技能。
而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到长三角、珠三角制造重镇,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紧缺。在一些领域,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高达2以上,这意味着两三个岗位等一人来就业的现象很普遍。
有人缺技能,企业缺人才。怎么办?近年来,人社部门深入开展技能扶贫行动,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免费接受技工教育。当同龄人还在迷茫就业方向时,许多毕业生已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技能,正为贫困青年插上“翅膀”,助他们飞出“大山”,脱贫成才。
招进来——
为贫困青年插上“翅膀”
董浩然,19岁,是辽宁省阜新市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两年前,董浩然顺利考上了高中,但因为家庭困难,分担家庭压力的愿望强烈,他选择了技工学校,又选择了当下制造业中热门的数控专业。班主任评价他,“动手能力强、乐于学习钻研”,现在是班长,将来也是参加技能大赛的好苗子。
3年学习期间,董浩然不仅学费、住宿费全免,每学期还有2000元的助学金,大大缓解了这个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教育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位,勤劳致富一户”,按照这个思路,近年来,人社部联合国务院扶贫办深入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帮助有就读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接受技工教育,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免费接受职业培训。2018年,共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200万人次,技工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6.42万人。
记者走访辽宁省沈阳、阜新、铁岭等地了解到,不少技工院校农村生源可达90%以上,一些有条件的技工学校已实现为所有学生免除学费。“我们大力推进技工教育,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学可上,将来能有一技之长。”辽宁省辽西技师学院院长张莉艳说。
但是,招生难的问题同样困扰着许多技工学校。一方面,入学人数在减少,这是大背景;另一方面,家长、学生观念没转变,重学历轻技能,能上高中大专,很少有人上技校;还有一些家长想,有的行业简单培训就上岗,为何还要花上3年念技校?
“所以学校老师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要懂政策。”张莉艳说,技能人才是就业市场紧缺,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方向;技能,更是青年人未来看家的本领,是立足社会的长久之计。当前政策好,我们要做好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把招生宣传到炕上”。
培养好——
“真材实学”,技能传帮带
技工教育怎么样?技能人才怎么教?许多人并不了解。
从学校教室、实训基地到比赛现场和实习工厂,记者发现,“真材实学”是许多技工院校教学的方向。
有真材料。在阜新市技师学院,主教学楼后一个个独立的教学基地连成片,从数控机床、汽车维修设备、焊接设备到工业机器人,俨然一座座小工厂。“我们这儿的机器能加工能出活儿,在这儿学习,学生早就身临其境,轻车熟路。”带路参观的老师说。大大小小的机器旁,常能看到不少半成品整整齐齐罗列一展柜,“这都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学一点做一点,课程学完作品也成型了。”带课的专业老师说。学校愿意花钱买设备、买材料,“真刀真枪”地教技能,木材、萝卜凑合练的情况已经逐渐成过去。
有实地学。一年学理论、一年学实践、一年进企业,技工院校一般3年制,紧锣密鼓,年年有重点。当前,许多技工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不仅把企业的技能大师、能工巧匠请到学校当老师,也让学生进企业、真锻炼。阜新市技师学院与海尔集团、徐工集团、辽宁广厦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业长期合作,打造重点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不白干,记者了解到,学生实习期间报酬一般在每月2000元左右。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