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有利世界 前进步伐势不可挡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题:中国发展有利世界 前进步伐势不可挡 ——专家学者驳斥美方谬论呼吁理性声音
新华社记者韩洁、王优玲、刘红霞
日前,一封号称由美国130名所谓对华鹰派人士联署的信件引发关注。这封发表在《政治风险杂志》网站的信件,虚构了“中国挑战美国”的图景,明确要求美国当局采取对抗中国的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22日举行的“中国与世界发展:顺应潮流,合作共赢”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驳斥了这封信背后的美方错误言论,呼吁更多理性声音看待中美关系,并用事实和数据表明,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全世界,中国未来前进的步伐不可阻挡。
国强必霸?——“是戴着有色眼镜的肆意歪曲”
这封信的背后,冷战思维的老调值得警惕,那就是认为崛起的中国必然走国强必霸、我赢你输、我主你从的老路。对此,专家学者们表示,误判会将中美关系引向歧途。
“这是给中国乱扣帽子,是戴着有色眼镜的肆意歪曲。”中国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赵小卓分析,看到中国GDP到了世界第二位,就认为中国下一步要走向霸权,一些西方大国走的是这样路径,但中国五千年文化和历史决定了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发展追求和平与合作,反对武力和侵略。
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日本大阪举行会晤并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同意继续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并宣布将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专家学者们表示,这些重要共识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中美唯有相向而行,才能推进中美关系行稳致远。
在中国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院长徐辉看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背后,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和平发展战略,拒绝冷战,远离热战,聚焦发展。“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才能实现合作共赢的发展目标。”
“反对美国霸权、霸凌主义的行为,就被认为争夺霸权,这是一个非常狡猾的战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王鸿刚指出,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深刻重塑的关键时刻,不进则退,必须加强思想和战略层面的沟通,为中美新的战略互信打下坚实基础。
中美经济“脱钩”?——“打压中国的结果是美国自我孤立”
中美之间存在差异就必然走向对抗吗?专家学者们用事实和数据给予否定:中美相互依赖之深前所未有,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作用不可撼动。
“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存在各种不同的声音,实际是很正常的现象。解决分歧的关键在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呼吁,当前处理中美关系需要更多理性的声音,大国外交不能被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绑架,中美之间相向而行、寻找共同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
他认为,中美关系不能“脱钩”,也不能走向分化的道路。解决问题要有新思路,美国对中国施压、打压的结果是美国自我孤立,表现之一就是美国不断“退群”。
一年近6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近600万人次的人员往来……40年来,中美经贸关系被视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但如今不乏有观点质疑,未来中美经贸关系能否继续保持这一作用。
“我觉得这个作用不会消失,中美经贸关系仍然在将来中美关系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大所所长李伟说,中国是美国货物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09-2018年十年间年均增长56.3%,高于其他大部分国家的平均增速,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
李伟指出,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中59%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61%来自于加工贸易,中美经济一旦“脱钩”必然损害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利益。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2018年由于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以及中国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对全球GDP已造成0.2个百分点的冲击。
中国经济增长是威胁?——“不是祸,而是福”
中国的出口好还是不好?中国经济增长是否给全球带来威胁?面对质疑,专家学者们一致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给全球带来机遇,中国不是美国的经济威胁,也不是任何国家的经济威胁。
“美国人认为我们的出口导致了他们的失业,结果是什么?早在2007年中国的出口就为世界创造了441.5万人的就业机会,贡献率就开始超过美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桂军如此回应。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