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网尽最好技术“原料” 为企业做最对味环保“大菜”

2019-07-11 10:22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日前,农业面源、黑臭水体治理、水体生态修复等一大批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中的治污“神器”,集中亮相。生态环

  打好污染攻坚战,科技是不可或缺的利器。

  日前,农业面源、黑臭水体治理、水体生态修复等一大批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中的治污“神器”,集中亮相。生态环境部打造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对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给予了巨大推力。

  汇聚环保成果4000多项

 

  “在这里,您可以随时获得需要的生态环境治理技术装备和环境管理研究成果;可以不受地域限制表达在生态环保工作中的科技需求;我们随时随地通过信息技术、专家团队帮助您解决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和治理实践中的具体科技问题……这就是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综合服务平台)。”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通过综合服务平台转化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其实是搭建了一个生态环境技术供需对接的“超市”,以期打造新的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技术服务工具。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表示,攻坚战已进入重点攻坚期。其中,存在不少难啃的硬骨头,时间紧、任务重,要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做到精准施策,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恰恰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但是,当前环保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对于地方政府和用户企业来说,难题之一就是真假、优劣难辨。而综合服务平台汇聚了生态环境部近10多年组织研发的环境治理技术类和管理类成果4000多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水污染防治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成果2500多项、环保公益项目成果1000多项、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技术400多项。包括高浓度化工有机废水成套处理技术与装备、城市黑臭水体污染源解析技术、便携式水中有机有毒污染物检测仪等。

  武汉大学等开发的“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决策支持业务化智能云平台”是其中典型的案例,目前这一成果已成功转化并在三峡库区运行。该研发成果运用环境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水利、环保等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集成、挖掘、共享功能,构建了流域的业务化环境大数据中心;还构建了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智能云平台,能对未来72小时水质水量模型预报和预测评估,实现了“监测—控制—预报—预警—考核”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极大提升了业务部门对水环境风险的防控能力,有效保障了示范区流域的水环境安全。

  基于高新技术成果,该研发系统至今已成功识别了多起企业偷排事件,并自动向管理部门发出预警;有效支撑了重庆江津区3吨邻二甲苯泄漏事件和甘肃锑尾砂泄漏事件的应急处置等,并实现了污染异常排放的追踪溯源等。第三方监测结果自评估显示,其计算精度达90.3%。

  专家认为,综合服务平台是由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开发和运行,收录的是经过规范评估的,由政府、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研发的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和管理研究成果,体现了综合服务平台技术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专家团队因地制宜做服务

  综合服务平台拥有的不只是可靠的技术信息,更重要的是依托庞大的生态环境科研团队,技术信息是“原料”,专家团队的咨询服务会根据东西南北的“口味”做出适合的“大菜”,这才是综合服务平台的生命力。

  综合服务平台直接面向各级地方政府及其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部门、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总之,综合服务平台秉承三个宗旨在开发建设,即网尽天下环保好技术、回应各方环保诸需求、汇聚环保专家做服务。”上述环境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综合服务平台坚持线上咨询与线下服务互动、公益支持与市场机制结合、开放共享与供需对接统筹这三项原则来运行。

  辽宁阜新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个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经百余年的煤炭开采后,土地破坏总面积达180平方公里,形成了23座矸石山,总堆积量近20亿立方米。而环保土体稳定技术是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组织评估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中科盛联(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合作,利用该技术编写了《新邱区环境治理修复规划方案》,并在环境发展中心以及专家团队的合作协助下,将阜新百年矿坑改造成国家A级赛事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比赛用地。

  6月15日—17日,“红旗小镇杯”2019辽宁·阜新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在偌大的废弃矿坑里激情上演,环保技术的成果转化不但解决了矿山环境修复治理的世界性难题,利用废弃煤矿矿坑建设汽车赛道也成为世界首创。正是通过科研团队等的评估、推广和在地方的实际应用,科技手段支撑资源的再利用得以实现。

  建设国内最大技术成果库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