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目标:“国进民进”
中国建材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向香港大学生讲述国企故事
国企改革目标:“国进民进”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日前,在2019年香港大学生对话央企高管活动中,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来到现场,结合自身带领两家央企从白手起家到跻身世界500强的经历,向现场的香港大学生讲述了国企改革的故事。这120分钟的演讲,浓缩了国企改革40年进程。
40年前,大学毕业的宋志平被分配到北京,入职北新石膏板厂。“一个化学专业的优等生到了生产石膏板的工厂”,这让宋志平产生很大心理落差,刚到单位他就想离开。临行前,他来到颐和园,辽阔的视野让宋志平心胸开阔起来。
从那以后,宋志平从技术员干起,直到当上北新石膏板厂厂长,曾经立誓“北京这么大,我要来闯闯”的年轻人,拥有了一片新天地。
一张拍摄于1993年为热烟炉点火的照片定格了工厂上下一心的努力。“这把火点燃了员工的心中之火”。这之后,炉火越燃越旺。
更多的变化发生在引入市场机制后,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改名为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新建材”)。1997年6月6日,“北新建材”股票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靠着对石膏板的创新,北新建材获得了第一个“中国工业大奖”,相当于建材行业里的“奥斯卡金像奖”。
46岁那一年,宋志平再次迎接挑战,他来到濒临倒闭的中新集团,“发表就职演讲的当天,公司就收到了法院的传票,要冻结全部资产。”经过多年打拼,宋志平把这样一家企业做到水泥行业龙头的地位。2003年,中新集团正式更名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并且成功上市。
宋志平把国企市场化经验概括为“央企市营”。他解读说,这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规范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一方面创造良好经济效益为国家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推动股权多元化,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按照市场化规则开展运营。这一国企改革探索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
2009年,宋志平出任国药集团董事长,成为当时绝无仅有的两家大型央企掌门人。宋志平将“市场资源联合与社会资本混合”的经验模式复制。同一年,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到2013年,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双双进入世界500强。
宋志平说,如今的国企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正面向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就国企效率而言,2018年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实现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利润总额实现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创历年最好水平。
对于国企和民企的关系问题,宋志平用“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来形容二者的“互相依存”关系。“如果没有外包给几千家民企,中国建材也活不下去”,他认为,国企混合制的关键在于改制,目标是“国进民进”。
“原来央企改革这么不容易。”第一次如此系统地听央企老总讲企业故事,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陆心仪不禁感慨道。
对于拥有语言优势、熟悉国际规则的香港大学生,宋志平建议他们可以多关注“一带一路”的机遇,他欢迎更多的香港大学生了解国企、走进国企。他勉励大学生在遭遇人生困惑时,要坚持理想不放弃。中央企业团工委副书记、中央企业青联秘书长张蕾蕾勉励香港青年发扬爱国爱港精神,传承好老一辈拼搏奋进的精神,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成就青春之香港、青春之中华。
截至目前,香港大学生走进央企活动已成功举办11届,每年有50名香港大学生进入10余家央企实习,他们在获得体验、丰富视野的同时,切身感受到祖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