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强,民航强,机场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即将于6月30日竣工,9月30日通航。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回望1950年中国民航最早使用的北京西郊机场、1958年竣工的北京首都机场老航站楼、1980年应运而生的T1航站楼、1999年拔地而起的T2航站楼、2008年横空出世的T3航站楼,我们深感一座航站楼就是一段历史,北京机场故事折射出70年沧桑巨变、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
今年5月13日9时30分,一架南方航空公司空客A320飞机平稳降落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西一跑道上。这是大兴国际机场飞行程序试飞的序幕,此后,机场的工作重心由基础建设转向了准备投运通航,意味着距离正式通航又进了一步。
2017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新机场建设时,给出了高度评价——“新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
这座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榜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即将于6月30日竣工,9月30日通航。如今,人们惊叹于它的高科技、高智能,但新机场的建成从来都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积累的必然。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回首北京机场建设往事,从荒草摇曳的旷野到航班频繁起降的停机坪,跑道上的每一刻都在记录不凡,见证着新中国70年机场建设的沧桑巨变。
从顺义到大兴
打造世界级新机场
“果然名不虚传,真希望通航当天就能来飞一次!”北京理工大学大四学生杨川站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里,被眼前的“凤凰展翅”深深震撼了。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永定河北岸,占地4.1万亩,相当于63个天安门广场的大小。在这座建筑面前,每一个人都变得无比渺小,而了解机场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建设后,每一个人在这里又变得无比重要。
作为浓缩先进科技成果的集大成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带来一个又一个震惊全球的新科技,刷新着全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首次实行交叉跑道运营,采用“三纵一横”的全向构型,高效疏导大兴机场的出港航班,同时有效地减轻大兴机场离港飞行与首都机场进港飞行流之间潜在的冲突;首次使用激光气象雷达和相控阵气象雷达,有效加强对风切变的监测和预警,提高空间分辨率和空间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对雷雨等恶劣天气的预警能力;首次实现开航即具备仪表着陆(也称盲降)三类B运行标准,即在飞机降落的过程中,能见度不低于50米的情况下,就可以着陆,居世界先进水平。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做出了这么多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首次创新,不仅要让旅客有安全感,也要让旅客在民航高质量发展中增强获得感,力求达到高标准的服务质量。
6月2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举办国企开放日活动,近50位首都市民走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建院副总建筑师王晓群带领大家参观并回答了大家关心的交通问题,“航站楼在国内首次有高铁从地下穿行,首次采用双层出发双层到达的设计。”机场周围有4条高速环绕,地下有高铁、地铁、城际铁路共6条轨道线,从下车处到登机口走路最多8分钟就能登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之所以被称为“凤凰展翅”,是因为它由中央放射的五条指廊既像手指也像翅膀向外延展。正是这五条指廊的设计,方便了旅客的出行。“采用中心放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缩短旅客的步行距离。中心点到最远端是600米,实际过安检后走到最远的近机位大概也就400米,走起来非常快。”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朱文欣说道。
据了解,目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了19个平台68个系统,以实现对机场全区域、全业务领域的覆盖和支撑。
“旅客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掌握行李状态,实现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管理。”民航局机场司副司长张锐说,大兴国际机场全面采用了RFID行李追踪技术,行李从被托运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被系统的目光“锁定”,旅客随时随地都可以知道它的位置。从此,取行李时,旅客无需焦虑,也不用怕错过行李而不停地盯着传送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座智慧机场,将会为旅客提供私人定制般的个性化服务,将服务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件行李。
从西郊机场到T1
刷新机场建设高度
未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和首都国际机场形成双枢纽运行格局。2018年,首都国际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人次,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北京首都机场的吞吐量将被分流,快速释放首都机场超容运行压力。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