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党旗红】界碑下,老党员杨天才的35年坚守
杨天才在界碑前取了一捧土,给记者带去北京。(何川 摄)
央视网消息(记者 何川 王莉莉)1984年,在中国南大门、云南边境县的薄竹菁村,硝烟散去不久,牺牲在边境的烈士长眠于此,坟头青草刚刚长满。
大概是这一年的五月,村民杨天才在家门口见了一个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外事办主任杨文德。杨文德希望他担负起桥头苗族壮族乡外事界务员的责任,因为他是“老兵”,是火线入党、战火淬炼过的中国共产党员。
时年刚满30岁的杨天才站在家门口,回头看看战友墓地的方向,答应了。从那天起,杨天才再也没有远离这个村子,当起了没有编制和酬劳的外事界务员。
无声守望,转眼35年。一声允诺易,卅年坚守难,与界碑相守了一万两千多个日夜,年老体迈的杨天才身后,留下无数动人心魄的故事……
墙上挂的斗笠、水壶,是杨天才巡护边境的重要工具。(王莉莉 摄)
十年 踩地雷坠崖生死一线
外事界务员的责任是在边境一线勘查、巡视,守护界碑,调解处理双方边民矛盾纠纷。从1984年到1994年这十年时间,杨天才踩过地雷,坠崖受过重伤,外出巡逻的每一天都是生死考验。
65岁的杨天才还在做外事界务员,坚持巡护边境线。(王莉莉 摄)
一顶斗笠一个水壶,一根竹杖一把弯刀,这几乎就是杨天才的所有装备。每一个巡查界碑的清晨,杨天才告别妻儿,便独自上路。其实当年没有路,因为他走得多了,界碑与界碑之间才有了条小路。
“1986年的一天,我巡查了有三、四公里远的一个地方,不小心踩进路边的草里面,脚下感觉不对,知道踩到地雷了。我当时心脏咚咚咚直跳,冷汗直冒。看了一眼地形,左前方有一个两米多的坎,我收脚同时向坎下面猛扑,人还没落地,地雷就炸了,落了我一身的土。”杨天才说,幸亏当年的战友教过他怎么做,不然一条腿肯定废了,命也不一定能保住。
这次惊险过了没多久,在137号界碑附近,杨天才从近四米高的山崖上跌落,小腿被树枝扎穿。当时没有电话,杨天才自己包扎好伤口,好不容易才爬回了家。
杨天才的妻子何兴珍带着女儿,抱着儿子问他:“你不要命了,我跟两个孩子怎么办?”此时,杨天才的女儿6岁,儿子才3岁。杨天才沉默,然后说:“我自己的事,我晓得。”
后来,杨天才告诉记者他当年为什么沉默:“踩到地雷的时候,我想到了部队里的兄弟。他们用命换来的土地,我活着就要守好。”
就这样,战争年代获过三等功的民兵连副指导员杨天才,没有拿一分报酬,干了十年外事界务员。在这十年间,杨天才的兄弟姐妹走出村子,在乡政府、信用社、教育等领域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而杨天才选择了自己的使命:留下务农,守望国门。
1991年,杨天才第一次得到嘉奖。(王莉莉 摄)
廿年 秉持公正赢得边民信任
1994年,从第二个10年起,外事界务员有了每个月100元的生活补贴。
“第二个十年,边境慢慢恢复和平。和平了,边民来往就多了,这时候我主要的任务就是调解纠纷。”杨天才说,放牛、伐木、耕地,过界这种问题很多,在不违法的情况,我说了两边的人都还是要听的。
每天清晨,一河之隔的边民纷纷涌入河口务工,晚上回去。90年代,河口在云南有着“小香港”的美誉。(何川 摄)
现年45岁的薄竹菁村治保主任张建春向记者讲了一个杨天才当年的故事:“老杨是老党员,敢担责任,办事公正,那时候在两边边民心中的威望高。本村有一个不争气的青年偷卖了邻居家的牛,然后偷跑到邻国的边民亲戚家里躲起来了。查明事实真相后,大家都束手无策。老杨打听到了这个青年藏身的地方,带两个村民以边民的身份过去了。他们找到这个青年后,好说歹说,真把人带回国,交给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了。这件事,只有他能办成。”
下一篇:麻醉医师:远非“打一针”那么简单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