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麻醉医师:远非“打一针”那么简单

2019-05-31 21:03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题:麻醉医师:远非“打一针”那么简单——透视中国麻醉医师荒 近年来,我国麻醉医师培养力度不断加大:遴选认

  麻醉医师:远非“打一针”那么简单——透视中国麻醉医师荒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题:麻醉医师:远非“打一针”那么简单——透视中国麻醉医师荒

  新华社记者田晓航

  一年5000多万台手术,只有7万多名麻醉医师;手术量年增长10%,麻醉医师人数却只增长5%……随着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麻醉医师不足的窘境愈发凸显。  

  专家表示,麻醉医师的工作关乎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远非“打一针”那么简单。要化解麻醉医师短缺,既要通过培养人才“开源”,更须利用创新手段“节流”。

  “供不应求” 麻醉医师的培养赶不上手术量激增

  “麻醉”这个词,其实只能概括麻醉医师工作内容的很小一部分。

  术前的评估和准备、术中的用药和液体管理以及维持生命体征正常、术后的镇痛和预防呕吐……随着学科发展,麻醉医师的职责早已不只是使患者在手术中不痛、安全,还包括让患者术后活得更长、更体面。

  “近年手术量每年大概增长10%,但麻醉医师数量每年大概只增长5%,远远赶不上手术量的增速。”中国医师协会分娩镇痛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米卫东说,在无痛胃肠镜、分娩镇痛等舒适化医疗项目中,麻醉医师也非常短缺。

  京城一家三甲医院的麻醉医师坦言,麻醉科要对接整个医院的手术,一个人一天七八台也是常有的事。“进入手术过程后一刻都不敢放松,患者体征一旦出现丝毫异常,我就会像弹簧一样‘嗖’地一下弹起来。”

  不仅如此,麻醉收费较低,麻醉医师的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麻醉医师被误解为“边缘角色”。

  在各种因素制约下,我国麻醉医师“供不应求”。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病人手术人次高达5595.71万,麻醉医师只有约7.6万人。我国每万人拥有麻醉医师约0.5名。如果按照发达国家每万人需要约2.5名麻醉医师的标准,我国至少还需配备27万名麻醉医师。

  “手术治病,麻醉保命” 麻醉工作越来越重要

  “没有麻醉医师给外科医生保驾护航,外科医生很难干净而漂亮地完成一台手术。”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吴新民表示,麻醉医师对于手术的成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角色。

  米卫东介绍,外科手术中,病人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数据可能瞬间变化,这就需要麻醉医师用血管活性药、调整呼吸参数等手段进行调节,以确保病人能够在手术创伤的“打击”下活下来、活得好。

  “麻醉医师好比开着民航客机的机长,而在长途飞行中遇到的强气流、强电磁干扰好比手术造成的各种创伤。”米卫东说,麻醉医师要确保这架飞机能排除干扰,平安飞到终点。

  “麻醉医师最厉害的本事不是给药,而是在出生不久的婴儿、耄耋老人等身体脆弱的病人接受胃癌手术、骨折手术、不做就会失去生命的手术时,能让他们好好地活着。”米卫东说,即使不是危重病人或危急情况,麻醉医师技术的好坏也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要“开源”更要“节流” 善用创新手段化解麻醉医师荒

  “只有认真对待、妥善化解麻醉医师荒问题,我国的外科医疗服务才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米卫东说。

  近年来,我国麻醉医师培养力度不断加大:遴选认定382个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超过55所高校招收麻醉学专业本科医学生……得益于这些举措,麻醉医师数量近5年内增长了20%。

  按照七部门去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提出的目标,我国要力争到202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9万。专家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仍然艰巨,亟须“开源节流”。

  “开源,即加速完善麻醉医师培养机制,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麻醉学领域;节流,即开发拓展麻醉新型药物、设备,完善麻醉管理,提高麻醉医疗服务效率。”米卫东说。

  吴新民认为,化解麻醉医师荒,不能仅靠加大麻醉医师培养力度,还要善用“创新武器”,通过引入创新型药物并将其纳入医保,为麻醉医师提效增速,同时能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加舒适的医疗服务。

  吴新民举例介绍,麻醉结束后的肌松药残留现象,对病人生命构成严重威胁,而特异性肌松拮抗药可以快速逆转肌松且副作用少,从而改变临床麻醉的做法和思路。据了解,日本2010年就已批准特异性肌松拮抗剂舒更葡糖钠上市,2011年将其纳入医保,使日本率先进入“没有肌松残留的时代”。

  “病人安全性得到很大保障之余,也极大地节省了麻醉医师守护病人的时间,提升了麻醉科的效率,从而可以服务更多病人。”吴新民说。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