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添活力 农民致富有奔头
农村发展添活力 农民致富有奔头(经济发展亮点多韧性足)
截至目前,农村改革试验区全面承担中央部署的改革试验任务226批次
核心阅读
农村改革试验区是中央推进农村改革试点试验的综合平台。自198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农村改革试验区始,30多年来,成体系的农村改革基本经验应运而生。
截至目前,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中央部署的改革试验任务226批次,基本覆盖农村改革各个领域,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出了一条有益的路子。
辽宁省海城市英落镇前印村村民杨绍良的眉头舒展开来,因为海城作为农村改革试验区推行林权可抵押,多年来他下决心解决水果气调库的资金终于落到了实处。老杨从事南果梨种植30多年,拥有林地16公顷、果树7000棵。南果梨产量高,卖价好,但贮存难,没有气调库,收成就会大打折扣。这下子,拦在老杨增收面前的大山被改革搬走了,能不高兴吗?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坚持底线思维、封闭运行,坚持重点突破、集成配套,主动入位、先行先试,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都像海城一样衔枚疾进。按照扩面、提速、集成这个农村改革的总要求,作为农村改革的先行军和排头兵,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正在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记者从5月27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中央部署的改革试验任务226批次,基本覆盖农村改革各个领域,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出了一条有益的路子。
探新路——
瞄准农村“老大难”问题重点突破,为全局性改革提供实践示范
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司长赵阳在发布会上表示,农村改革试验区是中央推进农村改革试点试验的综合平台,承担着为农村全局性改革探索路子、为面上改革提供实践示范的重要使命。自198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农村改革试验区始,30多年来,成体系的农村改革基本经验应运而生。
农村改革试验区,先试行再推广,有助于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副司长赵长保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试验区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农村“老大难”的问题,通过改革试验,推动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为农村改革的全面深化探索了路子。
为全局性的改革提供了实践示范。赵阳表示,评价改革的成效,要看是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是否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各地试验区着眼解决一些突出的体制机制弊端,勇于实践,农村改革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面上的改革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的制度成果。赵阳说,农村改革试验区的一项重要使命,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经初步统计,从2011年以来,试验区共有144项试验成果在省部级以上文件的制定或者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新成果——
有效破解“巴掌田”问题,提升农民在农村金融服务上的可得性
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小农户和大市场有效对接。204个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土地3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2.2%;306个种植大户共经营土地7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8%。合作社抱团组成联合社,全县6家联合社共吸纳社员70余家,受益农户达到2.7万户。
克山县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的探索,是农村改革试验区的缩影。
赵长保介绍,各相关试验区创新农村土地优化配置和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体制机制,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比如广东清远开展先互换、再确权,有效破解了地块细碎的“巴掌田”问题,为土地规模适度经营提供了条件。
贵州六盘水试验区提出“三变”思路。六盘水市副市长王成刚在发布会上介绍,推进资源变资产,通过土地等自然资源活化入股、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入股、技术技艺等资源物化入股,农民变股东,增收渠道多起来。
上海闵行试验区通过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量化集体资产份额108亿元,30万农民变成了股东,保护了农民集体资产权益,调动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在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方面,各相关试验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体制机制,提高了农民在农村金融服务上的可得性,重点是探索让农村金融回归本源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农村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湖南沅陵等试验区在行政村设立金融服务站点,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