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新行政复议机制 非常任委员主审避嫌官官相护
非常任委员主审行政复议避嫌官官相护
上海创新行政复议机制纠错率高达63.7%
①
②
核心阅读
行政复议委员会与集中复议权相结合,行政复议就像插上了两个翅膀,可以大大提升其在保障群众利益、监督行政权力、解决行政争议方面的能级,真正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实现中央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政府系统内部的目标要求。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本报实习生 张海燕
时隔4年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很快要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多方征求意见,酝酿下一届委员人选。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广泛吸收行政机关以外的专家学者参与行政复议委员会,大大提高了行政复议的公信力;鼓励非常任委员积极参与复议案件审理,发现违法不当毫不留情予以纠错,用最严格的标准对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行审视和检验。”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老百姓对行政复议尚存陌生甚至是抱有不信任感。特别是传统的行政复议“关门审理、内部监督”,往往被认为是官官相护,导致很多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在政府系统内迅速处理的行政争议,一遍遍到法院打官司,大大增加了问题解决的成本,原本是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法院,却屡屡在最前面冲锋陷阵。
成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大量吸收高校法学专家、律师和实务部门专家作为非常任委员参加,并由其为主审议行政复议案件,正是为破解行政复议上述难题所提出的“上海方案”。
复议纠错不留情
“到医院调查取证的记录不清楚”“投诉却按信访处理,只给回信,没有实际行动”“调查过程和结果没有全面反映”……
在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近日举办的一场行政复议案件审议会上,委员们对于作为被申请人的上海市医保局处理市民投诉的行为,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这也是上海市医保局成立后,其案件首次被提交行政复议委员会审议。
“现在很多行政机关害怕上复议委员会。”上海市司法局行政复议处处长赵德关说。据介绍,每一场复议委员会都会有7-9名委员参与审议,其中1/3为常任委员,2/3为非常任委员。这些非常任委员主要是高校学者、律师及其他实务部门专家,他们对复议案件的相关知识充分熟悉和了解。
2011年9月,上海市政府决定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以专业性、代表性、均衡性为原则,面向高校、律协和实务部门招募非常任委员,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章剑生就是从那时开始担任非常任委员的。
担任非常任委员之后,他每年都参与审理行政复议案件,他告诉记者,委员在案件审议会议上就案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和其他与会委员当场就案件处理举手表决。他的意见有的被采纳,有的没有被采纳,但都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决定最终审议意见的。通过公开审议、民主表决,“我的意见还是获得了应有的尊重”。
上海浦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志祥也是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孙志祥于2013年8月进入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其中,2017年11月3日由她主持的一场行政复议案件审议会,令她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一个由司法鉴定投诉处理引发的行政复议案件,患者投诉司法鉴定机构伪造鉴定材料以及故意作出虚假鉴定。通过仔细审阅案卷,她分析“伪造”“虚假”的法律构成要件,最终认定鉴定机构虽然存在做法不严谨、审核不仔细等不规范问题,但并不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伪造”“虚假”。
“据此,我建议维持司法鉴定投诉处理答复,行政复议委员会经评议,最终采纳了我的意见。”孙志祥说,自己在行政复议中能够做到不偏不倚,没有任何预设立场看待问题,从法律角度提供专业建议,而这些建议在案审会中也都会得到尊重,并予以考虑。
据悉,每场案审会前,行政复议工作人员都会详细调查,形成案件事实以及需要审议的事项目录,事先寄给参会委员,并在案审会上当面汇报。复议委员会按照“一人一票、多数票决”的原则进行决议,一些专业性较强、社会较为关注的案件也会交由非常任委员担任主持人,复议结果完全不受行政机关左右。
紧抓要案提效率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