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升学通道 各方共同努力增强职校学生获得感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题:拓宽升学通道,提升技能价值——各方共同努力增强职校学生获得感
新华社记者郑天虹、郑生竹、谢樱、潘晔
一方面,知名企业面临“高级技工荒”,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吸引力上不来,学生不愿报考,甚至有的在校学生也觉得“抬不起头”。记者在广东、江苏、湖南等地采访发现,需要拓宽学生升学通道,提升培养质量,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增强职校学生的获得感。
拓宽中高本升学通道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并非不同的教育层次,没有高低之分,而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然而,社会上却有一种误解,认为中考是把那些上不了普通高中的孩子“分流”到职业学校,他们是差等生。甚至有的在校学生也觉得低人一等。
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342所,中职在校生88.82万人;高职院校90所,在校生68.51万人。湖南目前招生的高职高专院校70所,在校生56.04万人;中职学校456所,在校生78.93万人。
广东自2018年开始“中职升本试点”工作,由广东4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定专业面向全省中职学校招生,首批200个计划指标,录取166人。2019年,继续扩大招生,计划指标增至260人。这意味着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毕业生一样,可以直接考入本科院校学习。
2016年,湖南省株洲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和株洲市十三中联合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让学生在普高与职高之间实现“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给在校学生多一次成才、选择机会。2018年,株洲市普职融通试点扩大到7所普高、中职学校,17名中职学生转换到试点普高就读;招录试点班学生260名,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横向融通。
当前,虽然许多地方打通了中职到高职,高职到应用型本科的升学通道,但是这条通道仍然狭窄。江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张芳儒说,中高本的贯通还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升学诉求。从高职生升本科的数量来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7%,从应用型本科面向高职院校投放的招生计划比例来看,也只有10.8%。因此,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为职校学生提供多种深造机会仍是当务之急。
提升技能型人才价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企业频现“用工荒”。有关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虽然超过1.65亿人,但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21.3%;我国高技能人才占比不足6%,高级技工缺口上千万人。
然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由于工资待遇低等原因不愿意去工厂,其中不乏职业技能大赛上的佼佼者。
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刘克勇说,职业教育培养成本比普通高中高很多,比如高中阶段最多几个实验室,而中职就需要实训场所培养动手能力,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2.6倍于普通教育的费用,这是国际通例。
目前,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时,有意无意地设置学历等条件限制;一些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工资收入虽然有所提高,但升职困难;一些企业用工制度不完善,执业准入制度没有很好地落实,导致参不参加职业教育工薪待遇没有差别。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完善就业和用人保障政策,当前要重点取消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用人方面的学历限制,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锻造职业教育培养质量
有关专家认为,现代职业教育既需要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也离不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过于强调理论学习,难免有“去职业化”之虞;反之,过度重视“技能化”也容易导致职业教育窄化为“就业培训”,缺乏长远发展的后劲。平衡技能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这两端,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第一要义。
一些地区切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正在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优势。例如,广东实施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证。广东现代学徒制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赵鹏飞说,“双师型”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企业实操技能。没有太多企业工作经历的老师,必须下到企业去,到工作现场去,才能胜任。
江苏在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中,要求专业教师每5年到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半年;开通职业院校教师引进绿色通道,连续两年选聘了303位企业精英以“产业教授”的身份加盟。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