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让新时代青春在“中国传承”中接好棒

2019-05-05 19:18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当代青年练就过硬本领和锤炼品德修为,需要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和奋勇争先,其背后更需要靠精神鼓舞、力量推动

  重要的历史节点,特殊的历史时刻,总会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引人深思,发人深省,鼓舞斗志!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彻底反帝反封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的“五四运动”,也是属于历代中国青春的代言词!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注定树立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传承和接力为新时代青春再度燃亮了熊熊火炬与磅礴力量!

 

  在不久前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明确提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重要要求,深情寄语新时代青年“六要”等的同时,而且向全党全社会特别强调的“三要”,以达到“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怀之至,关切之处,寄托着期待,嘱咐着厚望,这是对新时代青春的赤诚之心,对新中国青年赤忱之意!

  让新时代青年高举牢伟大旗帜,就得坚守立德树人,为青春的理想信念鼓好劲!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划时代运动。五四运动基本核心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如何继续准确把握与有力继承好“五四运动”精髓?让新时代青年把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高高飘扬?那就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等,这其中,固然有中国青年自身的志存高远和使命追求,但同时,政策导向、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氛围等都是新时代青年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因素和支撑依赖。青春理想,青春信念,青春信仰,是中国道路和中国前途的驱动力所在。因而,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的答题之本。

  为中国青年传承好伟大征程的使命担当,为青春的理想信念鼓好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青年点赞,从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主题团日活动,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言之恳切,情之亲切,盼之殷切!因此,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都应坚守立德树人、以德服人、依德育人,为青春的理想信念信仰导好航、把好向、鼓好劲!让中国青年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高举“五四运动”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在传承中把青春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

  让新时代青年发扬好伟大精神,就需坚决强基固本,给青春的品德修行助好力!“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是近代中国空前的思想解放大潮的历史结晶,立足现实,吸纳先进的精彩追寻,是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生动体现,都是我们今天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弘扬和发扬。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扬好五四运动的伟大精神?怎样才会在新时代青春中绽放动人的风采?那就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等。这其中,诚然有中国青年自身的勤学苦练和追求卓越,但他们的逐梦的历程中存在着思想难题、生活难处和发展难点,迫切需要解惑释疑和帮助克服,也有如何协调和统一才能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的思考困惑。青春使命,青春活力,青春担当,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因而,习近平总书记着重了“我们要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的解题之道。

  实践充分证明,不论是100年前“风雨如磐暗故园”旧中国的中国青年,还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代代青年都是有远大理想抱负、深厚家国情怀、伟大创造力的青年,都是在风雨兼程、筚路蓝缕中磨砺而就的!当代青年练就过硬本领和锤炼品德修为,需要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和奋勇争先,其背后更需要靠精神鼓舞、力量推动和关心驱动。因此,做青年朋友的热心人,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都应坚决强基固本、凝神聚气、善作善成,为青春的品德修行解好难、排好忧、助好力!让中国青年既充满信心,又满怀希望,发扬好“五四运动”伟大精神,给在思想最开放、精神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年纪,努力在传承中掌握好更多本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