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的中国速度
互联网发展的中国速度
4月20日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25年前的这一天,中国通过一条64K国际专线,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第一条TCP/IP全功能连接,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
互联网被公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时间和思想维度。其快速发展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其他科技成果所难以比拟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如今,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早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中国在网民数量、移动网络规模、移动支付规模等方面均稳居世界第一,正向着网络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进。
互联网为中国注入发展活力
从美国阿帕网算起,互联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10月。而中国与互联网的首次接触源于1987年9月,国内第一封电子邮件从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的一台计算机发出,跨越千山万水送至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此后,国内计算机网络的研究与搭建一直局限在少数几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内,直到1995年1月,原邮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设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美国的64K专线,开始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对于老网民来说,在上世纪90年代“上网冲浪”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当年用“猫”拨号上网,用户需要将调制解调器连接上电话线,通过拨打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接入号连接到互联网上。
90年代后期,网易、搜狐、新浪相继成立,中国互联网进入了“门户时代”。而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们,也在摩拳擦掌,准备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在拨号上网时代,全国平均网速只有14.4K至56K,换算成下载速度是每秒7KB。进入21世纪,ADSL宽带上网开始普及,上网速度得到极大提升,资费也逐渐走低。
到了2008年,我国创造了互联网发展的三项世界第一:网民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宽带网民数量居世界之首;CN域名成为全球注册量最大的国家顶级域名。以互联网发展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深刻重塑了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形态,为中国注入了无限发展活力。
从光纤加速入户,到4G覆盖,再到提速降费……近几年来,一条条信息“高速路”在中国版图上迅速铺开,信息“孤岛”加快消除,即使是偏远地区,动辄几十兆甚至上百兆的优质网络也越来越普及。
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国行政村通光纤比例达到96%,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4%,已提前实现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贫困村”目标。工信部印发的《关于推进网络扶贫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显示,到2020年,全国12.29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宽带网络覆盖比例将超过98%。
“互联网走过了50年,全球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了55%,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25年,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在2019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表示。
截至去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其中,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敏锐把握住互联网时代的脉搏,中国以开放的姿态、进取的精神在25年间创造出令世界惊叹的互联网发展的中国速度。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没网。”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对人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更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互联网之光照进百姓生活
1999年9月,多家新闻媒体发起“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12名选手不能携带任何饮食,72小时内只允许通过房间里一台上网电脑从外界获取食物、水以维生。结果由于当时网购的落后,选手们屡屡碰壁,一个商家提供的豆浆网络外卖成为选手们唯一果腹的食物,网络生存被认为仍是童话。
如今,这一场景早已成为过去式。
2003年5月,个人网上贸易平台“淘宝网”的上线,真正开启了中国的“网购时代”。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创业者也在涅槃重生的互联网经济中寻找着改变人生的价值。在淘宝上,很多年轻的“80后”“90后”卖家,直到深夜还盯在网上,随时响应用户订单并发货。
下一篇:问责,须臾不能忘了初衷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