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这个倡议,给他们带来更多美好变化
春天是鲜花盛开的季节。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在2019年的春天,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近来,各地频频传来捷报,“一带一路”建设迎来了大批早期收获。在“一带一路”建设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向精耕细作的“工笔画”的重要节点,设施联通畅通着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血脉经络,让参与国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设施联通,使不少国家的民众得以体验给自己生活带来喜人变化的“第一次”,对未来充满期待与憧憬。
早期收获 亮点频闪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是相融相近、相辅相成的。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我国与有关国家扎实推进互联互通建设,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合作为主线的硬联通国际合作不断深入,包括政策和规则标准对接在内的软联通合作不断加强。
今年3月19日,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口岸北仑河二桥正式开通启用;3月21日,中老铁路全长6453.5米的磨丁隧道贯通;3月29日,中国援助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举行奠基仪式;4月5日,由中国铁建承建的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环线维尔纳茨基大街站至米丘林站右线隧道贯通;4月10日,“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出口印度专列从重庆发车;4月10日,一批来自日本的货物搭上中欧(厦门)班列,出发前往德国杜伊斯堡……在这满园春色的季节,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要想富,先修路。”近6年来,“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稳步推进,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等项目进展顺利,中俄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等能源项目有序推进。从公路到铁路,从海运到航空,从油气管线到海陆光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网络已初具规模。设施联通,交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靓丽答卷。
可贵的是,在重视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件建设。譬如,中欧班列没有新建一寸铁路,而是通过设计定时定点定回程的制度,把相关国家的铁路连成一片,打通了欧亚大陆上的铁路运行机制。到2019年2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达1.4万列,极大促进了亚欧国家间的贸易往来。
增加就业 改善民生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让沿线国家的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不少国家和地区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拥有了历史的“第一次”。如,最大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
2013年之前,柬埔寨全国电量缺口超过20%,缺口电力主要依靠从邻国进口。由于使用高成本的柴油发电和进口电力,柬埔寨民用1度电的价格最高达到0.9美元,很多当地老百姓用不起电,停电更是家常便饭。中方援建的额勒赛水电站竣工投产后,每年为柬提供10亿度廉价电。目前,柬埔寨居民用电价格已降到每度电约0.16美元。民众从用不起电、不敢轻易用电到放心用电,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幸福感明显增强。
与柬埔寨情况类似,缅甸的电力开发曾十分落后,全国超过60%的城镇和地区无法得到正常的电力供应。中缅天然气管道投产后,向皎漂等地的天然气发电厂分输供气。居民用电从过去每天的三四个小时增加到全天供电,电费也大幅降低,一些工业园区的企业由此得以全力投入生产。
在南亚,通过实施中巴经济走廊,交通、能源等领域已有22个早期收获项目,给当地创造了数万个就业机会,满足了860万户人家的用电需求。
在中亚,中方援建的杜尚别2号热电厂项目顺利竣工,满足了塔吉克斯坦首都周边70多万居民冬季供电和取暖所需。
在非洲,中国企业在苏伊士经济区成立的巨石埃及玻璃纤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20万吨玻璃纤维的生产能力。这不仅为当地培养了众多技术和管理人才,而且创造了2000余个就业岗位,埃及由此成为世界第三大玻璃纤维生产国。在肯尼亚,中国公司建设的蒙内铁路,连接首都内罗毕和港口城市蒙巴萨,被誉为该国的“世纪工程”。蒙内铁路的建成通车,累计为当地创造了将近5万个工作岗位,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