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征火箭“扬帆出海”打响国际名片
4月20日,中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同时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2次发射。
4月20日22时4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称,此次发射的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20颗组网卫星,属于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郭超凯 摄
在这302次发射中,包含了48次国际商业发射及向国际客户提供的17次搭载发射服务,见证着中国航天“走出去”的不平凡历程。
从初出茅庐不被认可,到成为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一张“中国名片”,长征火箭赢得国际声誉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坎坷和挑战。
1984年4月8日,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二号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试验队员们一片欢腾。但时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的宋健,在目睹火箭升空后莫名说道:“看来航天是搞到顶了。”
弦外之音,是对下一步发展的“担忧”。中国航天事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吃“皇粮”,任务全部来自国家。然而,“皇粮”的供应很难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在航天飞机飞行后,停止生产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但航天飞机单次飞行成本过高,国际火箭又频现发射事故,国外卫星运营商们一时陷入了窘境。
乘着改革创新的东风,中国航天人将目光投向世界,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中国航天人脑海中产生:用长征火箭承揽国外卫星发射业务。经过一系列的运作,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正式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投放国际发射服务市场。
1990年4月7日,中国用长征火箭成功发射了美国休斯公司的一颗卫星,开启了中国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的新纪元。
长征火箭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并不缺乏故事,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简称长二捆)火箭的横空出世。它是中国第一个为市场量身定做的火箭,其成功发射澳星是中国高科技产品“走出国门”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在与美国休斯公司的谈判过程中,面对长征火箭的运载能力不足问题,时任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驻美首席代表黄作义构划了长二捆火箭的技术方案,并绘制了一张图纸,在已成功发射10余次的长二丙火箭上捆绑了4个助推器,满足了国际市场发射需求。
“这张草图非常经典,先被登在了休斯公司的内刊上,后又发表在美国航空航天杂志上,影响力极大。”曾参与长二捆火箭方案论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弹道设计专家余梦伦说道。
此后几年,在市场的牵引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了4种型号的长征火箭,分别是长二捆、长征二号丙/SD、长征三号甲和长征三号乙火箭。在1990年至1999年连续进行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中,长征火箭占到国际市场份额的7%-9%,与阿里安、德尔塔、宇宙神、质子号、天顶号等火箭一起成为世界商业发射的主要运载火箭。
但好景不长,1999年美国国会公布的一份考克斯报告,暂时关上了长征火箭的对外之门。不过,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国际上航天发射需求的增长也为长征火箭的海外市场之路带来了机遇。
2011年,长征二号丁火箭在与俄罗斯第聂伯火箭、日本的H2火箭同台竞标中胜出,分别获得了土耳其星GK2和委内瑞拉星VRSS-1的国际发射服务签约合同,叩开了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大门。
最近几年,商业航天概念炙手可热。重返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长三甲系列火箭,以低保险费率备受业界瞩目。长征六号、长征十一号火箭以更短的发射周期、更新的手段和特色服务成为市场新宠。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