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一带一路”贷款增加债务风险? 28家中央银行回应亮了

2019-04-13 20:16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IFF中国报告2019》 促进全球化重要手段 调查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28家中央银行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经

  一带一路”贷款增加多国债务风险?28家中央银行的回应亮了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举行。

  在高峰论坛举行前夕,国际金融论坛(IFF)在世界银行(WBG)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9年华盛顿春季年会期间发布了《IFF中国报告2019》。

WBG及IMF2019年华盛顿春季年会 IFF供图

WBG及IMF2019年华盛顿春季年会 IFF供图

  该报告围绕新全球化:未来之路;重塑国际贸易与货币体系;一带一路倡议(2019一带一路调查报告);深化金融改革、发展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大湾区发展五个方面展开。

  其中,2019一带一路调查报告(下称,调查报告),有来自全球28家中央银行参与,他们中超过半数的中央银行来自欧洲,亚洲占15%。此外,还有来自中东和大洋洲、非洲中央银行的反馈。

  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一带一路”贷款是否增加了多国债务风险?“一带一路”倡议有哪些方面亟待完善?

  28家中央银行就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热点问题作出回答。

《IFF中国报告2019》

《IFF中国报告2019》

  促进全球化重要手段

  调查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28家中央银行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手段,没有受访者质疑这种观点。

  非洲一家中央银行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是将亚洲、欧洲和非洲联系起来,增强经济和文化纽带,促进经济的全球化。

  欧洲一家中央银行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发展和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该倡议试图在广阔的范围内,在许多国家之间,促进贸易、经济和金融的一体化。

  加勒比海地区一家中央银行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改善贸易设施,扩大贸易量,降低成本。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是否能与不同国家的倡议相协调,近3/4的受访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也有超过1/4的受访者认为彼此之间不可能合作。

  亚洲一家中央银行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覆盖了世界多个地区,其他举措不可避免将与之协调。

  增加多国债务风险?

  此前有声音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贷款将显著增加多个国家的债务风险。

  调查报告显示,28家中央银行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没有带来债务负担和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对债务风险的认识所有不同。

  近2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债务问题,58%表示有债务问题的“不会超过5个国家”,有25%的受访者认为债务可持续性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实际范围可能波及5-20个国家。

  中国官方此前表示,中方在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一贯重视债务可持续性问题。

  欧洲一家中央银行表示:“对于宏观经济基本面较弱或外债水平较高的国家而言,这可能是一个问题。

  认为有债务问题的受访者都特别提到斯里兰卡项目。为了还清中国公司债务,斯里兰卡交出了汉班托塔港口的特许经营权,时限为99年。在吉布提,中国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

  综合看,86%的受访者认为,本国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债务是可持续的,只有14%认为不可持续。

  一家发展中经济体的中央银行表示:“我们正在寻求长期资金来源,以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和发展需求,在此方面,我们希望得到中国的进一步支持。”

  如何应对风险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推进实施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

  调查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面临来自三方面的风险。

  其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比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员国中,有很多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列为世界上风险最高的经济体。

  其二,“一带一路”国家领导人变更带来的不确定性。即前任全力支持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当选的领导人可能会持截然相反的态度。马尔代夫易卜拉欣·穆罕默德·萨利赫接替阿卜杜拉·亚明担任总统后,就发生了此类情况。

  其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关系。20%的受访者认为“与大国的关系”是项挑战,17%认为 “与区域内大国的关系”是挑战,17%认为“安全因素(战争、武装冲突等)”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挑战。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哪些方面亟待改善?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