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也要系统集成
思政课,也要系统集成(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开栏的话
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坚定了广大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办好的信心和决心,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今日起,本报推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专栏,刊登一批思政课工作典型和优秀思政课教师典型,讲述他们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有效做法与成功经验。
核心阅读
一说起“高精尖”,人们往往想到理工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能“高精尖”?
当然能!在北京,有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高”,是指坚持高端,搭建思政课资源平台;“精”,是指依靠精实工作,提升思政课质量水平;“尖”,是指运用高科技手段,助力思政课改革创新。
效果如何?思政课老师说,这个中心出产“备课神器”;学生说,思政课从“点名课”变成了“网红课”。
■瞄准思想政治理论课症结“破题”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但在某种程度上,我国有些高校的思政课还不能满足需要。“有些学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如有的高校会让没有相关专业基础的毕业生教思政课,造成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整体偏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吴付来说。
为了给思政课症结“破题”,2015年,北京市教委启动“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成立的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应运而生。
“中心着力打造思政课资源平台,构建一体化研究服务体系,包括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文献支撑平台、丰富优质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高效便捷的思政课数字化教学平台、科学权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平台、及时全面的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平台,形成思政课建设的‘资源库’。”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易说。
要想“对症下药”,必须先“望闻问切”。
2017年,为了全面摸清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情况,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奔赴全国2500多所普通高校,开展新中国高校思政课建设史上首次“地毯式”全覆盖大调研。
在这次大调研中,中心设计开发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课记录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全国高校思政课及相关活动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
“我们通过量化分析和感性描述的评估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思政课教学情况。”王易介绍。
为期3个月的大调研中,206位专家、716位随行教师、3万多名高校学生使用了这个系统,汇总了3000堂听课记录与31860份有效问卷,为办好思政课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高精尖不是理工科的专利,思政课也需要追求高精尖。我们致力于把全国最顶尖的学者、最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吸引过来,采用最前沿、最先进的方式方法改进课堂教学和评价,不断推出思政教育精品力作。”吴付来介绍。
■网络集体备课,变“单兵作战”为“集团军作战”
采访中,不少老师表示,“要真正把思政课讲好,不容易!”
为什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川解释,思政课不能照本宣科、千人一面,要坚持理论实际相联系、课堂内外能贯通、教学相长有互动,作为老师,必须在知识体系的差异性和理论层次的丰富性上下功夫。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由教育部依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不但能够完成集体备课、线上答疑、教学观摩展示,还可以提供教学资源检索、资源管理、在线备课、互动教学等一站式服务。仅2018年,教育部就通过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开展了20多场示范课直播,累计培训20万人次。
众行者远。“有了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我们不用‘单兵作战’,开始走向‘集团军作战模式’,简直太好了!”很多思政课老师评价。
讲好思政课,资源很重要。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好像一个“大超市”,在这里,有经典文献库、教学内容库、教学素材库、教学课件库、重难点解析库、专家教师库6个数据库,包括300多万条文献资源、4万册电子图书、2500多个微视频,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口味”挑选“食材”、烹饪“大餐”。
上一篇:严惩破坏生态行为
下一篇:构建城市史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