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敦煌莫高窟治沙植“绿”护卫古遗址安全

2019-03-30 18:03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题:敦煌莫高窟治沙植“绿”护卫古遗址安全 作者 冯志军 李亚龙 高康迪 3月底,入春的甘肃河西走廊正是沙尘集中

  3月底,入春的甘肃河西走廊正是沙尘集中出现的“传统时节”。在走廊最西端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却是满目的风轻云淡。偶有游客根据旅游攻略裹着纱巾而来,成为身上穿戴的一件装饰品。

  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监测中心治沙站工作人员邱飞,在莫高窟与风沙“斗争”了18年。他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每年春季是敦煌风沙比较集中的季节,长期饱受“沙害”的莫高窟更是一遇大风就“流沙满天飞”,像现在这样舒适的体感,是经过几代人70多年来不懈努力后才得以改善的。

 

  2000年初,刚到莫高窟工作的邱飞被安排在莫高窟窟顶治沙。他回忆道,那时九层楼顶铺设的A字形的尼龙纱堆满了一人多高的积沙,人要过去得从一道一道的沙梁上翻越,沙害非常严重。

  “我曾见过常书鸿先生的一幅莫高窟九层楼“下沙”的油画,画得非常美,感觉不到它是沙害。后来还见过沙子像瀑布一样往下落的照片。”邱飞说,在莫高窟工作时间较长的一些讲解员对此深有感触。20世纪80年代,她们在带领游客参观时,头上要戴一个纱巾,因为在顶层洞窟栈道行走时,崖体顶面随时就会往下落沙子。

  敦煌地区气候干旱,风沙频繁,加之莫高窟就开凿于鸣沙山东麓断岩上,千百年来稍有风起,沙子便会如雨般落到窟前地面。据史料记载,上世纪40年代莫高窟的底层洞窟有很多被沙子掩埋,举世闻名的藏经洞也是道士王圆箓在1900年清沙时偶然发现的。

  70多年来,敦煌研究院始终没有停止过风沙防治。上世纪80年代,敦煌莫高窟每年要清理的沙子就达3000立方米到4000立方米。致力于“根治”沙患的敦煌莫高窟风沙防治工程2008年实施以来,风沙治理的效益日益明显,如今窟区已鲜见“天天扫沙子”的景象。

  邱飞表示,如今莫高窟风沙防护已由此前抢救性的被动治理,转入预防性保护。比如依据几十年来监测数据分析,一年四季不同的风向、风速、沙源等因素,弄清楚风沙的伤害到底在什么地方,提前进行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

  从树木稀疏的满目苍凉,演变发展为如今的小绿洲,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亦是莫高窟在近些年“转危为安”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数十载延续着每年春天植树的传统,莫高窟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南区窟前近一公里的范围已绿树成荫。

  据了解,现存莫高窟绿洲的形成,是分时期、分区域完成的。当时第一代“莫高窟人”种植树木,已经非常重视科学规划植被与莫高窟景观的和谐关系。而一些当年困于人力、物力维艰而不能实现的莫高窟窟区园林景观规划设想,时隔多年后也被更为系统地一一实现。

  “当我们从住所中出来,一片林荫道带给我们生存的希望、生活的愉悦。”年逾九旬的原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孙儒僩回忆道,树荫供人们徜徉其中,在满眼苍翠中,能使人暂时忘却这是在漫天黄沙的戈壁滩上。(完)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