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想要亲密关系 绝不能宅在家里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教你谈恋爱
彭凯平:想要亲密关系 绝不能宅在家里
清华大学最近有个新的网红打卡点,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百年老图书馆,而是一个建了没两年的实验室——幸福科技实验室。研究“幸福”的实验室太有趣了,所以,游客都愿意来此拍个照,期待找到幸福的秘密。
听上去有点玄乎,但这个实验室的主持者——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和同事正在探索用现代科学改善人类的心理健康,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受。近日,在“我是科学家”年度盛典上,彭凯平作了题为《我理想中的你,真的只能来自星星吗》的演讲,幸福这件事,原来不像星星那么遥不可及。
“你幸福吗”,彭凯平觉得,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心理科学是21世纪最前沿的学科,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目前唯一了解的智能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心理活动。不过因为研究方法不够成熟,探索比较艰难”。
比如,找对象这件事。
《来自星星的你》中的男主角都敏俊,学富五车、超级有钱、随叫随到,关键还帅,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找得到吗?韩国人已经意识到——找不到,所以给了他外星人的人设。作为科学家,显然不满足于认命,还要分析为什么。
英国数学家彼得·巴克斯发现自己3年都找不到一个女朋友,一怒之下决定用科学分析一下。他用方程算了算,发现一个秘密:根据伦敦的人口基数400万人,多少女性年龄上适合?20%,80万;多少人有可能是单身,50%,40万;多少人有可能拥有大学文凭,26%,10.4万;多少人有可能有魅力,5%,5200;多少人有可能觉得我有魅力,5%,260;多少人有可能和我合得来,10%,26。
算到这里,有可能交往的姑娘也就是26个。于是,彼得发表了一篇忧伤的论文《我为什么没有女朋友》,聊以自慰。
不过,身为心理学家的彭凯平敏锐地发现了数学家没有发现的问题。“问题出在两个地方:第一,这个人太宅了,空窗期3年,只会在那儿算方程,而不去主动寻找亲密关系;第二,他没有学好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诞生于二战之后的新兴学科,希望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比如数学),来探索我们是如何建立社会关系,人又是如何去成就彼此,如今已经成为心理学的主流领域。
“我关心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中国也越来越多出现了类似于数学家彼得的烦恼,还公开号称自己‘社交恐惧’。”彭凯平说,“2018年中国结婚率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不愿意建立社会关系,不太愿意与别人来往。”
社会心理学家根据多年科学研究的结论,相信每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比自己想象的更紧密,寻求和建立社会关系的可能性也比想象中的有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网络中,离不开他人和社会。即便是鲁滨逊那样极端孤独的状态,也要找到一个星期五;即便是《荒岛余生》中的主人公,他也要和一个排球创造出社会关系。”彭凯平说。
196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伦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他在美国特别偏远的两个州,找了296个人,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一封信,把信交给他们不认识甚至从来没听说过的人,看看最后要经过几个人才能送到这封信。最后发现,无论两个人多么无关,只要传6次就可以送达——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离”理论。
2001年,美国纽约微软研究院的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决定重做这个实验。这一次,他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招募了近6万人,通过电子邮件传送的方式,结果也是5~7次。目前,最新研究结果是,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个次数已经下降到4.74。彭凯平说:“世界比我们想象的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近。社会关系是人的天性,是我们应该使用的一种才华和智慧。”
不仅如此,社会关系对我们的健康还有积极意义。《时代周刊》在2005年1月17日发表了一个封面故事,报道一个新领域的诞生——幸福科学。之后很多研究表明,人要活得久、获得健康、活得长寿、活得幸福,一定要有美好的亲密关系——结了婚的男人比不结婚的平均多活7年,女性提高两年。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建立亲密的、稳定的、有意义的社会关系呢?
彭凯平说,社会心理学长达60多年的不懈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特别重要的社交技巧,第一条原则很简单——一定要出门,一定要接近对方,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宅在家里就魅力无限;第二条是,和别人越相似,别人就越喜欢你。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