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对市场有信心 请别说中国商业航天“不行”
请别说我们的商业航天“不行”
2018年10月,蓝箭公司发射的“朱雀一号”卫星未能入轨。3月27日,零壹空间“重庆·两江之星”又遭挫折。相比“北斗”导航捷报频传、“嫦娥四号”震撼世界,我国商业航天的表现似乎不太理想。
不到20天前,SpaceX载人“龙”飞船完成空间站测试,成功返回地球。一些航天爱好者“恨铁不成钢”,惊呼“SpaceX都搞载人航天了,我们的商业航天还没入轨”。难道我国商业航天真的不行?
笔者认为,现阶段拿我国商业航天和SpaceX比,本身就不公平。从时间上看,SpaceX成立于2002年,我国直到2015年前后,零壹、蓝箭、星级荣耀等商业航天公司才成规模出现。从资金和人力上看,SpaceX启动资金超过1亿美元,成立16年,融资20轮,总额24亿美元,而零壹空间融资仅8亿人民币。SpaceX在2017年雇员接近7000人,我国零壹、蓝箭等已经“很大”的商业航天公司也不过一两百人。
如果说SpaceX是强壮的青年,我国商业航天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在这样的年龄,“摔两跤”有什么不行?航天技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SpaceX的首枚火箭“猎鹰1号”是两级液体火箭,“朱雀一号”是三级固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是四级固体火箭,我们有自己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商业航天公司都是“摔大的”,“猎鹰1号”更是三射三败,直到SpaceX成立6年半时才获成功。2006年3月,“猎鹰1号”首发失败,摔坏了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试验卫星,但DARPA不计前嫌,与NASA继续选择SpaceX的发射服务;2007年3月,“猎鹰1号”二发再出问题; 2008年8月,“猎鹰1号”三发还是未能入轨,一次报销NASA和美国空军的三颗卫星。2008年9月,“猎鹰1号”终获成功,但SpaceX已经在连续失败中“揭不开锅”。恰在此时,又是NASA递出了16亿美元的“空间站补给”大单,助其起死回生。可以说,SpaceX能承受失败,挺过初创时的艰难岁月,离不开NASA、DARPA等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商业航天不能惧怕摔跤,更不能“在哪摔倒就在哪躺下”,只有一次次摔倒站起,未来才能健步如飞。对标SpaceX,我们承认差距,但不能丧失信心。
我国的商业航天产业刚刚起步,企业要对市场有信心,继续坚持技术攻关,不能稍遇坎坷就止步不前;市场也要对企业有信心,继续坚持资源投入,不能因几次失败就断水断粮。公众、舆论对商业航天更要有信心,别动不动就说“自家的孩子”不行,要给它“蹒跚学步”的时间、空间和勇气。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