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系列片《沧桑话巨变》第一集:《江河依旧 盛妆璀璨》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开创未来。为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中国西藏网特推出8集系列片《沧桑话巨变》。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从远古时代至今,人类从未停止繁衍生息的脚步。根据考古发现,看似“高不可攀”、相距甚远的雪域高原在五千多年前就已形成了初级村落。
随着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修建,拉萨的城市雏形逐渐形成。这之后,日喀则萨迦地区、桑孜珠区以及昌都地区的城镇初步形成。随着英帝国主义胁迫清政府开放亚东口岸,亚东、江孜、日喀则、拉萨等地的城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的城镇建设总体仍呈现发展缓慢、数量少、规模小等特点,没有现代化的城镇建设及配套设施。
西藏民主改革后,大规模建设和改造城镇得以实施。住房、学校、医院、银行、交通运输站等设施在各个大小城市相继落成,一批批新兴集镇也逐渐形成。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当初建造的住房、学校、医院等设施有的已在“超长待机”,等待修复加固;有的已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亟需重建。现代化城市建设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
微视频系列片《沧桑话巨变》第一集《江河依旧 盛妆璀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讲述地处横断山区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旧城焕新颜的故事。
扎曲、昂曲两河蜿蜒而来,塑造出昌都市政府驻地卡若区的大致轮廓。这个康巴文化的核心区,受历史、经济、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城市建设步伐较为缓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极为滞后。
房屋建筑密度大,处处残垣断壁;土坯房通风、采光条件差,安全隐患极大;道路狭窄泥泞,污水横溢……在这样的居住条件下生活的昌都市民,对于旧城改造的愿望极其迫切。
改造意味着绝大多数建筑要拆除重建,可历史悠久的康巴文化如何延续呢?
围绕着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这个关键点,昌都市邀请资深专家和设计规划团队,对昌都地区的民俗建筑和特色建筑进行符号提炼,将具有西藏特色、昌都特点的建筑融入到城市设计的每一个细节。
2012年4月,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昌都市通过整合国家资金、援藏资金、贷款融资和撬动民间资本投资等渠道,累计筹措资金70亿元全面启动卡若区旧城改造工作并同步实施昌都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
独具康巴藏族特色的茶马文化城、匠心设计的街面上各种细节、体现多民族交流融合的会馆,生活在昌都的人们不仅享受到现代化的幸福宜居生活,也在日常所见中,通过这些建筑看到了自己的“根”。
西藏和平解放一甲子的时光里,已初步形成以拉萨市为中心、以市地所在地为支点,以县城、边境城镇、特色文化旅游城镇为网络的城镇体系。但与全国城市飞速发展的大格局相比,与西藏各族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西藏官方明确提出,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将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一方面要服务群众,让人们在城市中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家的方便、家的温馨;另一方面,还要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城市留住历史记忆、保护文化元素、体现民族风格、彰显独特魅力。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