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人才生态是区域核心竞争力

2019-06-24 16:5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人才是引领浙江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从人才强省战略,到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浙江始终稳步推进,保持发展定力。面对当下日趋激烈的国内外人才竞争现状,为稳固浙江发展优势

  人才是引领浙江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从人才强省战略,到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浙江始终稳步推进,保持发展定力。面对当下日趋激烈的国内外人才竞争现状,为稳固浙江发展优势,提升人才集聚效应,应当及时树立人才生态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完善引才、留才、用才的生态循环,持续优化发展人才生态,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既是优化人才生态的必然前提,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出发点

  自“八八战略”明确树立人才资源意识以来,基于长期扎实的工作,浙江引才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18年到浙江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达51万人,同比增长35%。与此同时,领军人才的规模也在日益壮大,院士的引进数量和集聚速度均创历史新高。但面对当下日趋激烈的人才争夺战,浙江在引才工作上还应实施更加开放有效的政策。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的“对国家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开辟专门渠道,实行特殊政策,实现精准引进”。通过“靶向引才”策略,全面推进“人才+”行动,增强发展驱动力。围绕八大万亿产业,分别编制产业人才发展规划、绘制产业人才地图、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库;面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引领未来的重量级产业,提前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动态发布人才引进目录,研究出台专项人才集聚政策。

  二是要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的引才实践,实现以诚引才。一方面,要“扯开嗓门”喊人才,只要是人才,不论怪才偏才,“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才辨别力,警惕“帽子”人才,当前人才计划名目繁多,导致人才称号过多过滥,存在一些擅长投机的人钻政策空子、在不同城市间套取更大利益从而助长浮躁的现象,汇聚英才,还须慧眼识珠。

  三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发展的中国需要更多海外人才,开放的中国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英才”之要旨,实现立体引才。保持大眼界、大气度,建立全领域人才观,通过项目合作、兼职聘用、智库交流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实现“智囊式”引智、“需求—订单式”聚才、“共享式”用才,广开进贤之路。同时,也应探索建立市场化引才荐才长效机制,加强与国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学会)、人才中介的交流合作,培育发展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真正做到汇聚天下英才,为持续优化浙江人才生态环境做好铺垫。

  “以一流环境聚一流人才”既是优化人才生态的应有之义,又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支撑点

  人才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涵盖以下四个维度: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

  当前,浙江在聚才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营造上已有较明显的成效。在政策之外,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实解决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尤其是房子、车子、孩子、本子、票子这“五子”问题,通过设立如未来科技城的人才服务超市,实现52项服务一次办理等便利途径,优化服务提高聚才软实力,真正服务好人才,给予人才安身立业的舒适环境。

  但在工作环境和制度环境上,还存在较多值得探索的空间。继“25条人才新政”破除编制限制之后,对于科研创新的试错宽容度也应有进一步的拓宽;依托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探索推广“人才+资本+民企”的模式;同时,还应加快补齐平台短板,提升能级,增强平台吸附力,参照未来科技城这一成功的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样本,继续搭建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更多高水平、高层次的科研平台,潜心对标人才高地,不为经济指标所累,不搞短期行为,“筑好黄金台”,努力将浙江打造成为一块“事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成长有环境”的人才沃土。

  “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既是优化人才生态的根本目的,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落脚点

  首先,应避免圈住人才、占而不用。人才的优势和价值在于使用,短期的抢人热潮容易演变为单纯的政绩形象工程。将人才束之高阁,不仅浪费这一宝贵的资源,也可能错过稍纵即逝的发展良机。事实上,引进人才仅仅是开始,用好人才,将人才的优势和竞争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与推动力,才是引才的本意。像杭州未来科技城已经集聚万家创新企业、千家金融机构、千亿管理资本,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000余名,税收从2011年的11.7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300多亿元,正是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结果。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