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营商环境提升 大数据如何“使劲儿”?
“如何通过信息化、大数据改善营商环境呢?其路径是要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新战略的实施,构建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日前,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2019年数博会“数治政府——大数据助力营商环境提升”专题论坛上表示,未来在改善营商环境上,必须要构建优质的营商便利服务体系,提升企业公众在政府办事的便利度、满意度,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来改善营商环境;同时,加强对公权力的制约体系,要通过大数据、“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对公权力的约束能力。
政府发力打破瓶颈
实际上,这些年来,全国的大部分政务服务大厅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等服务模式,我国在这些方面确实极大地方便了企业、方便了老百姓,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这种行政思维模式,用大数据手段,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效。
不过,汪玉凯也提出,目前提升政务服务能力还有三个难点: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
在政府、企业、个人多元主题数据资源聚通用当中,数据资源谁来建?大系统共建共治,数据资源从何来?大数据共享法治,数据资源如何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小米在论坛上提出上述问题,安小米认为,在现有的管理体系当中,在社会建构和技术建构融合与联动整体政府数据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可追溯、可关联及可管控、可信性缺少进一步实施的对策。另外,在电子证照互认方面,在共享的企业合同规范免责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的完善。
在安小米看来,大数据助力营商环境,在宏观层面,人才是个短板。在社会架构治理的管理人才方面,其实可以再进一步引进相关的人才。在中观层面,数据流通不场,在共享管理规则方面可以进一步建立健全。在微观层面,应用水平还有待提升,包括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
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爱军认为,数字政府一手抓治理,一手是惠民,还有一个是筑基,就是数据的基础设施。“四位一体”理念提供了数字政府的2.0模型。数字政府建设需要顶层设计的架构,数字的基础设施,需要建立各种各样的库和平台,这是基本功。数字化的核心点就是一手抓业务协同,另外一手将数据共享。
据了解,为解决上述难题,打破部门利益、条块分割的格局,国务院多次发布相关文件,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暂行规定》;2017年5月,国办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方案》;2017年7月,发改委、网信办印发《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201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了《加快实施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并进行了试点。
此外,网络通方面,现在国家外网纵向全覆盖,全国的省、地市、区县达到了100%、100%、99.1%;横向方面,政务外网已连接了148个中央部门和机构,省级以下接入24.4万个,接入终端280万台,各级政务接入3263个,承载全国54项重要业务应用。
汪玉凯介绍,国家层面,未来国家要建立大数据中心,全国政务服务平台要以现在的门户网站为基础,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政务服务平台;以中国政府网为龙头,构建包括部门、地方各级门户网站为支撑的一体化的中国网上政府。
赋能信用优化助力
信用环境的建设是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要素,打造好信用环境就能很好的提升和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牟其林认为,在信用环境的建设里面,还存在征信体系建设条块分割,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不完善,以及合同违约频发等现象发生。
那么,大数据如何助力提升信用环境?在牟其林看来,大数据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是守信环节、征信环节、立信环节、用信环节和管信环节。征信环节是核心关键,又是基础。如何来建设好征信环节,就是要打破信息孤岛,打破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要更多地采用、采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公司领域里面相关的信用信息,通过客户端来采集、核对、整理,加以使用。通过打通不同部门、行业、领域等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公开,为征信提供数据基础设施的支撑。
下一篇:领跑“万物互联”的无锡智慧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