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9》在京发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普惠金融的大力支持。5月23日,中业兴融与零壹财经·零壹智库在京发布《三农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9》显示,从2017到2019年的政策上看,三农金融领域相关的政策更加具体和精准。从推进金融创新到提出金融精准扶贫,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支农资源不断增加。而就近期政策来看,2019年监管将强化信贷结构引导,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以疏通货政传导渠道为核心的监管政策将陆续出台,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民企、三农领域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在信贷投放方面,2019 年很有可能会继续保持较高的投放水平。
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末,金融机构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为32.7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为26.6万亿元;农业贷款余额为3.9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为9.2万亿元。但是,2013-2018年全口径涉农贷款同比增速曲折下降,三农融资难的问题仍然较为严峻。
报告认为,我国目前已建立多层次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三农金融服务服务愈发创新,广度和深度也在逐步提高,但长期以来,三农金融始终是我国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三农金融服务的发展远未充分,距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尚有差距,中央和各部委都曾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健全适合农业、农村、农民特点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力争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三农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中业兴融CEO李德表示:“农村金融缺口高达3万亿元,农户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这几年来,我们也在大力发展三农金融服务,目前已累计为16个县3万户农户撮合惠农资金10亿元,帮助他们扩大种养殖规模,实现增产创收,也帮助他们解决就医、就学、修建新居等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从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报告统计显示,目前各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占据主要部分的是农村商业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 年12月末,全国共有农村商业银行1397家,分布在大陆地区30个省市自治区,东、中部地区分布较为密集,其中山东、湖南的农村商业银行超过100家,分别为110、101家。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在另一主力。截至2018 年12月末,全国共有812家农村信用社,分布在大陆地区26个省市自治区,中、西部分布较为密集,其中云 南 、河北分别有89家与81家,位列前二位。
另外,报告根据已公布(截至2019年4月15日)2018年年报的A股和港股上市银行的部分数据显示,各行涉农贷款在总额中的占比较小,2018年各行涉农贷款占总贷款的比值平均值为 2.04%。从各行涉农贷款占总贷款的比值的同比变化上看,在数据可获取的28家银行中,19家银行涉农贷款占总贷款的比趋于下行,下行银行数量占比达67.86%;其中,降幅最大的为甘肃银行,下降的百分比为7.00%;从各行涉农贷款的余额及同比增速上看,在数据可取的28家银行中,16家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同比下降,余额下降的银行占样本银行数量的比值高达57.14%;其中,甘肃银行的降幅最大,2018 年涉农贷款余额同比下降47.83%。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2018年银行提供的涉农贷款在总贷款中的比值依旧很小,绝对数值增长乏力,不良问题仍然是一大业务难题 。报告认为,涉农贷款业务难做,一大原因是风控难,从各行涉农贷款的不良率指标来看,可获取数据的19家银行数据显示,其2017年和2018年涉农贷款不良率变动明显。 在19家银行中,涉农贷款不良率上升的银行共有12家,占比达63.16。19家银行平均不良率变动百分比为 0.78%,其中不良率变动百分比上升最快的为中原银行,变动百分比为4.08%。
产品创新是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在探索涉农贷款创新方面,过去的2018年, 诸多银行进行了涉农贷款产品的创新探索。针对涉农业务主体征信信息较为匮乏、单笔金额小、贷款成本高等特点, 银行开始引入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力图提升服 务效率,探索涉农业务的盈利模式。例如农业银行加快推进互联网服务三农“一号工程”突破提升,完善 “ 惠 农 e 贷 ” 、“ 惠 农 e 付 ” 、“ 惠 农 e 商 ” 三 大平台 。 渠道创新亦是涉农业务开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过去的2018 年,诸多银行将服务网点进行了进一步下沉,根据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乡镇机构覆 盖率达到96%,全国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为97%。 2018年各银行网点和服务下沉实践中,建行和海尔及全国 供销社等联手打造的“村口银行”颇有特色。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