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2.7亿份阅片、470万次导诊,腾讯已经切入医疗核心

2019-05-24 10:34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2.7亿份阅片、470万次导诊,腾讯已经切入医疗核心-科技频道-和讯网

  “过去一年,腾讯医典完成了1000个疾病的覆盖;AI导诊接入近300家医院,累计提供了470万次精确的导诊服务;在服务医生与医院方面,AI影像辅助医生阅片2.7亿张,服务近160万名患者,提示高风险21万次;AI辅诊累计分析门诊病历 800多万份,提示高风险16万次……”

  彩云之南,腾讯副总裁丁珂以一系列令人叹服的数字对腾讯医疗事业的耕耘进行了小结,开启了腾讯全球生态大会的医疗之行。

  届时,腾讯的医疗布局大体成熟,可分为以互联网为支撑的B端业务,以腾讯医典构筑影响力的C端业务。而人工智能则贯穿其中,两端同时发力改良医疗流程。

  是什么在推动着腾讯的医疗业务不断前进?腾讯全球生态大会之后,动脉网尝试找出数字背后的答案。

  围绕“智慧”,腾讯借互联网“连接”B端资源

  以“便民”为立意,以“连接”为手段,腾讯以互联网思维将患者、医生、医院联系再一起。

  在患者与医院关系的建立之中,电子健康卡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每当我们到一家医院看病,就得办理一张这家医院的就诊卡,并附送个性的病历本,但不同医院的就诊卡并不通用。去的医院多了,手中的就诊卡、病历本也就多了,看病过程越发让人心堵。”腾讯医疗健康应用产品中心总经理何波慨叹到,“智慧旅游的同事可以用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医疗是否也能实现患者看病的一卡通呢?”

  实际上,国家在去年已经开始着手了这个“堵民”的问题。2018年12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提高对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重要性的认识。文件表示,普及电子健康卡应用有利于破解“多院多卡互不通用”堵点问题,推动实名制就医,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有利于健康医疗大数据汇聚集成和开放共享。

  今年一月,腾讯再度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达成电子健康卡创新应用战略合作。何波表示,双方将共同建立微信电子健康卡开放平台,腾讯将为居民提供建卡、发卡、用卡全链条服务,并以腾讯安全保障体系作为数据安全保障,最后实现国家电子健康的主索引和微信ID、医院就诊ID绑定,让每个居民只需凭借一张电子健康卡,即可跨院就医。

  互联网医院解决方案是腾讯关注的另一个重点领域,腾讯希望从以下两个方面助力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

  第一个是连接。对于大多数的用户来讲,医疗是一个低频的应用场景。对于低频的应用来讲,那就需要考虑怎么把用户连接到这个平台上面来,实现用户和平台的连接。腾讯依托有11亿月活的微信,能够快速地触达用户。

  对于连接的实现,腾讯运用医联体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患者信息的互联互通;用企业微信实现了医患之间,医医之间的信息沟通;利用微信支付和微信医保支付实现了互联网医院的支付和医保结算。

  第二个是安全。医患在互联网上通过人脸识别做医患身份实,防止出现假医生、假病人的情况。数据流通过程中利用区块链保证患者的病历数据,检查数据,处方等数据的安全。在信息系统建设上,腾讯通过御点、御界、御见等产品可有效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

2.7亿份阅片、470万次导诊,腾讯已经切入医疗核心

  腾讯互联网医院建设方案

  此外,为推动医联体的建设,腾讯也在尝试以AI技术帮助以县为单位的医共体推陈出新,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浙江德清县的“德清模式”,这是腾讯以区域中居民的健康为目标,以医保支付改革为杠杆,探索出的新模式。

  德清地处沪、杭边缘,患者外流情况严重,如何把患者留着本地,发挥本地的医疗的价值是政府难以解决的难题。这里有两个问题有待解决,一个是医院之间的信息流通问题;另一个是基层医疗的医疗质量问题。

  在德清县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德清医共体迅速成立。但是,虽有医共体,基层医疗无法连接上方资源,患者依然会涌向三家医院。

  人工智能可解决这一痛点,腾讯以影像辅助诊断系统与临床辅助决策系统作为德清县支撑。其中,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覆盖CT,内镜和乳腺钼靶;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则在诊前为居民自助分诊,诊中辅助电子病历输入,提供一个标准化的临床路径;诊后为医生提供治疗建议。

  通过这种模式,患者可在卫生站进行照片,影像数据将流向县里的影像中心,专家处理之后将报告流转回卫生站。通过这样一个流程,患者无需再有经历几十公里的行程,在家即可获得报告。

  同时,腾讯也不断协助德清县的医生学习 AI相关技术,提升基层医疗资源,促进医共体发展,为医联体夯实基础。

  C端教育,腾讯医典隐隐发力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