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长江新城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评审 金融科技或成长江新城产业名片

2019-05-24 10:33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湖北日报讯(记者王哲、通讯员赵睿)5月22日,武汉长江新城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专家组认为,规划符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和武汉长江新城总体规划,对推进长

湖北日报讯(记者王哲、通讯员赵睿)5月22日,武汉长江新城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专家组认为,规划符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和武汉长江新城总体规划,对推进长江新城产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当日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专家评审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等15位业界知名院士、专家,为长江新城产业发展规划“把脉定向”。专家们认为,规划起点高、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突出,产业体系具有前瞻性,对策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

据悉,《武汉长江新城产业发展规划》由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编制。规划提出长江新城建设,产业为基础,要义在新。在构建长江新城产业体系上,要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落实省委、省政府“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将智能、绿色、生命、健康作为产业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新产业,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赵梓森院士表示,产业规划当中离不开人才规划,技术的进步、竞争离不开人才。武汉是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地方之一,但很多人才都流失了,应该采取措施吸引更多人才,像住房、补贴、孵化器等,要让人才来孵化器实现产业化的过渡。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解孝林建议,建立长江新城大学联盟,建成一个多校参与的人才订制模式。对于高端人才,应该推出激励政策,如企业博士达到一定比例后,通过税收杠杆激励,有效引导高端人才回流。

由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编制的《武汉长江新城产业发展规划》,5月22日通过全国专家评审。规划提出,将金融科技作为长江新城旗帜性产业,打造产业新名片。

武汉发展金融科技有何优势,如何扶持产业发展?就这些问题,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王昊。

发挥“头部效应”

王昊表示,长江新城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树立旗帜型名片产业,迅速确立在该领域的先导地位,以发挥“头部效应”。

金融科技产业,能带动新金融产业与高精尖技术企业在长江新城集聚,助力武汉在全国金融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促进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科技的应用发展。

王昊说,金融行业的发展程度与整个城市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具有金融科技很强的产业品牌效应。该产业能够提升城市整体发展定位,确保城市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体系正常有序运行,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为科技创新提供发展资金和应用平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代表名片。

金融科技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王昊介绍,在原有的金融产业基础上融合多种技术形成新业态,同时能够促进移动支付、互联网保险、供应链金融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产业发展涉及范围均为新兴技术与新兴业态。并且能够催生培育各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是能够带动万亿美元产值的未来世界经济增长新动能。

制定“场景机会清单”

《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产业,要加强顶层设计,编制《长江新城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明确长江新城发展金融科技产业的目标和任务。

结合长江新城未来城市样板区建设,大力促进未来城市的各类应用场景开放,挖掘未来城市建设中交通、能源、通讯等现代化市政设施,以及工业企业自动化设备升级与生产工艺流程优化等“蓝海市场”的巨大潜力,大力培育下一代“BAT”(百度、阿里、腾讯)级别明星企业,将相关服务拓展到全国市场。在家庭能源应用等领域向民营企业开放应用场景,推广智能化、信息化设备及改造方案,以应用带研发促进前沿领域迅速发展壮大。

王昊介绍,目前金融科技产业场景应用,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主,但实际场景应用程度参差不齐,长江新城应在金融科技发展中,制定“场景机会清单”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场景应用。一方面充分推动底层技术研发应用,如普惠金融、传统金融信息化解决方案、金融科技终端设备制造等;另一方面加快场景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如碳排放交易平台、金融信息安全系统开发、自动报告生成等。

推进碳交易试点

据悉,长江新城金融科技将以绿色金融为切入点,实现金融科技相关资源的前期导入。

王昊建议,加快推进碳交易试点,设立全球性环境金融交易平台,加强对碳交易标准的研发投入和推广力度,建立国内领先的碳金融市场体系。同时,加强绿色金融相关金融科技的研发,拓展包括碳信贷、碳资本市场、碳交易市场等相关技术,并加快以技术和场景为牵引,构建一整套系统和完备的碳交易系统。

同时,以绿色金融科技为引领,建立集绿色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绿色金融中介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