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ABS变局: 供应链金融类累计发行3500亿 房企地位趋弱

2019-05-18 04:16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ABS变局: 供应链金融类累计发行3500亿 房企地位趋弱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下称“供应链金融ABS”)发展如火如荼。

  “2018年全年供应链(金融ABS)发行规模1438亿左右,占整个企业类ABS比例超过15%,2019年一季度占比已经接近4成,市场上经常会看到发供应链产品。”在近日举办的2019年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年会上,中诚信国际结构融资部总经理王立说。

  由于并无非常明确的定义和分类,供应链金融ABS的统计难以精确。

  “保理融资是这类资产的主力,但也还有少量产品分散在其他资产类别里。”北京某券商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统计的供应链金融ABS累计发行规模约为3500亿元。

  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15日,基础资产为保理融资的交易所企业ABS累计发行规模已达到3131亿元,银行间ABN累计发行规模为292亿元,二者相加约为3423亿元。

  对可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此类资产规模,业内人士普遍估计在十几万亿,并均认为供应链金融ABS潜力巨大。

  “目前在沪深两大交易所获批储架发行的额度已经大概有9000亿,一个万亿规模的品种,指日可待。”5月15日,一位券商ABS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

  房企类占比约85%唱主角

  供应链金融ABS,是指产品名称中带有“供应链”或底层资产和交易结构符合“以真实交易为背景,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其特征为:由一家信用很高的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将应收账款打包入池融资后发行ABS低成本融资,再将资金提供给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以达到降低融资成本之目的。

  供应链金融ABS发展的大背景是政府的推动。

  2017年5月,央行联合多部委发布《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在全国开展为期3年的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同年10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再至12月15日,交易所发布企业应收账款ABS《挂牌条件确认指南》及《信息披露指南》,对企业以应收账款ABS融资的基础资产、风险管控、现金流归集和信息披露等环节提出明确要求。

  不过,供应链金融ABS的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房地产企业。

  “2016年下半年发出来的平安证券-万科供应链金融1号,可以视为供应链金融进入大发展的开端,有点试点的意味;之后到2017年开始逐渐提速,2018年进入大发展。”5月15日,前述券商ABS业务的券商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房企上下游供应商众多,而诸如万科、碧桂园等房企巨头本身信用良好,“很适合做核心企业。”

  据前述券商分析师粗略统计,从目前已发行的供应链金融ABS产品来看,房企为核心企业的产品,规模占比约为85%。

  其他类型产品崛起

  随着房企类供应链金融ABS的快速发展,市场颇为关注募集资金是否会被作为核心企业的大型房企挪用,借此工具进行“自融”。

  对此,深圳前海联易融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冀坤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类情况不会发生,主要原因有二,“第一,资产池里的单笔基础资产的金额是200万左右,高度分散,如果房地产企业想通过供应链金融ABS去实现自融,将非常繁琐,且需要大量供应商配合;第二,在营改增之后,因为涉及增值税的问题,成本也会高企。”

  “在联易融的体系里,会对每笔基础资产的贸易真实性进行审核,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说。

  未来,供应链金融ABS中,房企的主角光环或许不会太过耀眼。

  2018年3月,小米、蚂蚁金服、滴滴3家作为新经济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其供应链金融ABS(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均获批发行,其中小米和滴滴储架规模均为100亿元;在那段时间里,比亚迪、富士康这样的制造业巨头,供应链金融ABS发行额度也相继获批。

  “包括建筑施工、能源、高端制造、汽车、新经济等行业,供应链金融ABS基础资产涉及行业的多元化是越来越明显的一个趋势。”冀坤对记者表示,到今年年底,“这个占比估计会有较大幅度降低,呈现出各行各业多元化发展的局面。”

  在他看来,未来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ABS中将会有较大应用空间,“从核心企业向外扩散,有一级、二级等多个层级的供应商,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保证它是基于真实贸易背景,并不断地传递、转让。”

  “我们目前已经有一些实践,希望在公募市场有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冀坤说。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