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出差几天,能帮我照看一下猫咪吗?”他向邻居求助,没想
有人觉得,如今社会复杂,信任这件事离自己很远。
今天讲几个与信任有关的故事,你会发现,这件事也许就发生在你家隔壁。
1
4月17日晚上,我家小区的猫咪群里有人求助:
“求助求助!我要去外地出差几天,有人能帮我照看一下猫咪吗?”
紧接着,我收到了邻居卓越添加好友的信息。
因为同样住在3楼,我没多想,便一口答应下来,随后跟邻居卓越见了面。
“群里的每个人我都加好友了,你是第二个回复的。太感谢了,这些天就拜托你啦!”卓越把家里的密码发送到我的手机,然后嘱咐每天只要给猫咪铲屎、添加猫粮即可。
之后的几天,每天下班我总会先去卓越家看看猫咪,陪猫咪玩耍十分钟,添粮铲屎,拍猫咪视频给卓越,让他放心。
卓越出差回来,给我家猫咪送来玩具,给我送来小礼物。就这样,我成了卓越家猫咪的常驻“临时铲屎官”。
卓越的信任,让我觉得难得,更感到责任重大,不可有丝毫懈怠。
这让我想起了部门3月时发起的主题年活动“信任种子”,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信任,更是邻里间的守望相助。
02
今年3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全国10家媒体发起“信任种子”主题年活动,设立百万“信任构筑未来”基金,寻找100个与信任有关的人物作为“信任大使”,结对贫困地区学童。
目前,活动共收到20多个信任故事,其中有几个故事就与邻里的信任有关。
这是来自《大河报》的一篇报道。河南郑州的一栋单元楼里,12户居民全部是外地人,遍布全国各地,五湖四海。他们相处了几年,不知怎么,慢慢成了彼此的“亲人”。
“3楼的钥匙在我家,而我们家的一把钥匙放在了6楼。”孟先生说,他的妻子是湖北人,每年春节,他们全家都要回湖北老家待上一段时间。
外出的这段日子,在郑州过年的6楼邻居张大姐就会来家中侍弄花草,浇水施肥。孟先生一家快回来时,张大姐总会提前一天打开家中的壁挂炉预热,把被子搭到阳台上晒晒太阳,拖干净地板,打开窗户通风透气……
“回到家暖烘烘的,被子也软和和的,就跟从没离开过家一样。”孟先生感慨,这种生活状态持续了七八年,真的太难得了。
单元楼门口有个“公共菜篮”。一楼的老太太征得物业同意,在楼梯口的公共绿地边,用一排大花盆种了些菜,有辣椒、茄子、香菜、蒜苗,谁家缺了菜,都可以上楼时顺手摘点。
“邻里之间的信任和感情,不就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吗?”平时无论谁回个老家,都会顺带些土特产给大家分享,有人带的是带着泥土的新鲜蔬菜,有人带的是各种小吃零食。平时借个葱姜蒜,帮忙代取个快递,都司空见惯,每个事儿都能温暖大家的心。
其他楼里的业主总会羡慕,开玩笑说这个单元“风水好”,可在孟先生看来,邻里之间生活态度都是积极阳光,向上的,这是彼此信任、相处融洽的关键和基础。
发生在郑州的故事不是独一份,《三秦都市报》同样报道了类似的事,在西安,刘晓梅跟社区形成了一种信任默契。
73岁的刘晓梅是西安人,家住中铁一局东院小区。她每年都会和老伴去广州待上数月,与儿子一家团聚。每次走之前,她就会把家里钥匙交给社区。
纵使家徒四壁,哪能随意把门户交给外人。可刘晓梅愿意把家里钥匙交给社区。
“所有的信任,是由社区工作人员一点一滴的行动积累起来的。”刘晓梅说,每次到社区办事,工作人员热情、认真;在院子里碰到,他们总是笑着问候;小区里有老人生病,他们帮忙洗脚、剪指甲、背着病人上下楼……
2017年,她第一次把钥匙交给了社区,想让社区时常去家里看看。
每个周,社区工作人员总会到刘晓梅家开窗通风,给花草浇水,检查卫生间、卧室的线路,时不时还会把刘晓梅柜子里的衣服拿出来晾晒下。
“阿姨相信我们,就得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收拾。”如果花蔫了,社区工作人员会自责半天。“居民信任我们,我们就得千方百计地做好。”
03
世人常言“远亲不如近邻”,可如今的社会,邻里关系却变得越来越淡漠疏离,“你跟邻居见面,打招呼吗?”
希望今天的信任故事,能让每个人重新关注和审视邻里关系。
也许不需要回归四合院时的热络牵绊,不需要变成“亲人”,哪怕只是困难时帮一把,互相之间多点理解和信任,都可以让人与人之间贴近一分。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