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活力 增动力 强实力——看营口如何迈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步伐
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线通道重要集散地的地缘价值日渐凸显,到近两年加入自贸试验区队列以及东北沿海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营口“对内放开、对外开放”的平台体系全面补齐,百年港城不断坚定开放发展的自信和自觉。
随着开放的实践越来越丰富,应接不暇的新生事物带来轮番挑战,如同加速改革的催化剂。激活的开放基因,正不断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平台叠加放大开放的优势和格局
“得知营口平添东北沿海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公司马上决定在综保区注册一家物流企业,当天我们就拿到了营业执照。”4月10日,营口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首批入驻的营口竞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继冰说,“‘与世界零距离’是每个物流企业梦寐以求的红利,如今,企业的发展境界已不可同日而语。”
截至当天,营口综保区基础和监管设施建设全部完成,管理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实现了2017年年初申报、当年获批,2018年开建、当年完成验收,2019年在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揭牌两周年之际封关运行的“三年目标”。国家联合验收组组长李志辉说:“这一速度,在全国综保区审批和验收中史无前例。”
伴随着“营口速度”不断刷新,营口主城区西部从“城市末梢”变身为“开放前沿”,自贸试验区、综保区、国家级高新区的优势在这里叠加,“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线通道重要分拨集散地的地缘优势进一步放大,营口“对内放开、对外开放”的平台体系全面补齐。
交通组织架构图上,圈圈层层的网线呈现着营口沿海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1.85平方公里的综保区“有界无限”,近拥3座海港、一座河港和一座空港,连接营口港鲅鱼圈港区的58.9公里铁路线正在修建,世界重要贸易区普遍的“U”形结构在营口呈现并且拉长:上面的“口”是排名全国前十的大港,西接大陆桥,东连“海上路”;下面的“肚”是包举数百平方公里可用土地的沿海湾区,聚兴产业的框架拉开、空间宽厚。
营口市确立了“营口港就是自贸试验区”的理念,探索跨越空间、跨越体制的一体化发展机制。把港口功能前置到自贸试验区,中欧班列又一重要集结地呼之欲出,拉动了多种业态抢先布局,去年仅物流主体就陡增2474户;将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和经验复制到营口港,跨境电商海运直邮等新业务应运而生,营口成为东北地区第二个海运直邮口岸。
受益于国家顶层设计,紧扣“港口+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多式联运”主线,集多个国家试点于一身,营口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开放平台体系在探索中拼接完成,在创新中运转顺畅。
对标国际开放中升华改革气质
面对更加牢靠的开放抓手,营口市委要求各级干部加强学习、加强指导,把制度红利用好、用足、用活,把平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开办企业刻章1个工作日完成,费用压减53%;不动产登记和缴税事项办理压缩至5个工作日,缩短83.3%……一项项国内、国际的先进标准,逐步成为营口的工作实绩。营口市聘请国际知名机构毕马威做“第三方评估”,围绕23个一级指标、166个二级指标,为全市的营商环境“把脉体检”。
开放如同加速改革的催化剂,营口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由此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营口速度”。开放是压力,带来动力、激励、担当,“干部在状态”成为投资者口耳相传的“营口环境”。营口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连年攀升,截至去年,达到79.1%,按投资测算,今年将突破80%。
在营口,2000多支帮扶团队走出办公楼,给1549个项目和企业当“管家”,全面执行“四个一”帮扶制度,对引入项目“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对投产运营企业“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子、一包到底”,精细划分到哪一类问题由哪一个层级、哪一个部门解决,部门之间如何衔接,解决不了的“直通上达”,由市级领导“一插到底”。
这样不容视而不见、不容推诿扯皮、不容“中梗阻”的沟通服务和矛盾化解机制,让干部快速切换到工作状态。
自贸试验区的“盆景”逐步复制成营口的“风景”,实现企业注册“60证合一”,一般类工业项目从签订土地合同到核发施工许可证由135个工作日精简到15个工作日,16个领域的监管权限集成到1个部门行使。在面向全球的开放中对标国际,营口建立了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国际集装箱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创新被列入国家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认证新模式、新办企业涉税事项一表通办等24项创新在全省复制推广,参与制定的“绿泥石运输标准”成为国际海事组织新增规则,通关时间从30天缩短到1天。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