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公共法律服务如何实现高效普惠共享

2019-05-01 00:1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法制网首页>> 公共法律服务如何实现高效普惠共享 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及其评价标准研究课题主持人杨凯 发布时间:2019-04-29 13:54 星期一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 法制日报全

法制网首页>>       公共法律服务如何实现高效普惠共享   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及其评价标准研究课题主持人杨凯   发布时间:2019-04-29 13:54 星期一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斌


  今年2月,司法部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这是当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目标。
  为什么要推进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建设?如何打造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带着这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司法部(2017-2019年度)国家治理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项目——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及其评价标准研究课题主持人、华中师范大学应用法学与法治社会研究院教授杨凯。
  杨凯说,全业务就是要求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实现服务项目、服务产品、服务需求全覆盖;全时空就是在任何时间、地域和场景都可以为老百姓提供其所需要的法律服务。只有覆盖全业务,才能保障公共法律服务的全面性和充分性,而只有遍及全时空,才能保证公共法律服务的全流程、无缝隙、广范围、多维度和多向度,充分发挥其快捷高效普惠共享功效,及时给老百姓排忧解难。
  “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既为法治社会建设奠定基础,也必将成为中国未来法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杨凯认为,要打造全业务与全时空兼具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就要以需求为导向,找准着力点,将法律服务深入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普惠共享型的优质法律服务,努力实现全业务和全时空的双赢共振。
  具体而言,他总结提出做好“五求型公共法律服务”:
  了解诉求,找准服务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的特点。只有加强对群众诉求的深入广泛了解,才能明确公共法律服务的方向,从而有的放矢,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应当织牢一张网,即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高度共享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疏通两条线,以“线上+线下”两种方式为群众提供同步和同质的公共法律服务。激活三大平台,完善实体平台、网络平台和热线平台建设。发展四个体系,在区、镇(街)、村(居)实体平台基础上,搭建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指引或受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五个业务工作体系。锻造五支队伍,培养素质过硬的人民调解员、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者、司法助理员队伍。
  覆盖需求,明确服务对象。全业务意味着多方面的法律服务内容,不仅要巩固拓展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大力拓展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服务,更要统筹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拓展金融证券、知识产权、涉外贸易等新兴业务领域,组建法律服务团、开展专项法律服务,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此外,积极做好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搭建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健全服务网络,有效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商贸领域合法权益。
  规范要求,厘清服务职责。随着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的初步建成,司法部将问题的核心定位在如何提高城乡间、区域间、人群间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程度上。不仅要建立纵横交织的公共法律服务网,横向集成实体平台、语音平台、服务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五位一体,更要纵向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服务体系架构,打造“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的公共法律服务圈。因此,只有更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分工,明确要求,才能保障改革蓝图的落地。
  回应渴求,创新服务方式。近年来,各地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建设,有力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但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不断变化,新的纠纷和矛盾不断涌现,现有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仍需更新迭代,从而适应变化的时代要求。只有大力发展“互联网+法律服务”,推动具备条件的服务事项实行线上办理和实时查询,推广律师远程视频会见、互联网公证、在线仲裁、在线调解等,推动政务信息互联共享和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才能构建面向社会公众的一体化在线法律服务网络体系。
  不断追求,优化服务质量。司法行政机关应直面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高品质、高效率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让人民群众分享发展繁荣的红利,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探索推行“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人民调解“专职+专业”“预约+合约”,公证“分散受理、集中办理”、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等工作机制。要设置村居法律服务公示栏,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公示便捷高效途径,公示公共法律服务人员信息、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公共法律服务操作流程等,采取巡诊、问诊、坐诊、会诊等服务方式,方便群众简便快捷接受法律服务。
  在杨凯看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公共法律服务全业务、全时空体系构建有了基础条件和技术保障。因此,借助大数据分析控制平台,强化服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分析研判,从而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才能真正给公共法律服务插上腾飞的“翅膀”。
  杨凯建议,司法行政部门要不断探索智慧法律服务新模式,智能、精准地匹配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与需求,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方式创新,扩大移动端应用,实现法律咨询和事务处理掌上办,促进移动服务、随身服务、个性服务的全面发展。
      制图/李晓军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