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把控质量安全 科技助力农企发展
国家已经把食品安全溯源作为国策提出来了,并被指定为一把手工程,那么我国的食品农产品溯源工作进展的如何?食品农产品的溯源和防伪、RFID、二维码等现代电子识别手段是什么关系?我们走访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沈玉利教授,了解到沈教授长期与企业一起研发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其闻名遐迩的“中国农安网”就是他与广州唐发信息科技公司产学研的科技成果。
答:我国目前食品与农产品的溯源工作得到空前的重视,尤其相关主管部门建立溯源体系,完善了我国食品农产品的溯源体系架构,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离“从田间到餐桌”还差田间到超市的距离。这个距离包括田间的生态、品种、种养殖过程、加工仓储过程。尤其在畜禽方面,通过一只火腿、一节香肠、一片生肉查询屠宰、检疫、追肥、繁育、品种等信息还有超市到繁育场之间的距离。
问:目前超市出售的食品农产品都是带有二维码的,一些猪的养殖也都是带有电子耳标的,而且都是说实施了溯源工作的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个问题涉及比较广,包括目前流行的防伪、RFID、二维码等方式都被用来作为溯源信息的电子查询方法。首先防伪系统,防伪系统是防止产品商标不被假冒而采取的措施,一般采用刮一刮方式获得查询码,增加了造假的难度与成本,起到了一定的防止假冒的作用,但是仅仅靠这一点是不能说对产品实施了溯源的。第二种就是动物采用的电子标签RFID,通过射频技术获得产品的查询码,但是不能说一个动物戴上耳标、脚环就是实施了溯源,其关键是通过电子身份码能查到是什么信息。再一个就是二维码,目前进入市场的食品农产品包装上大都有二维码,但是通过我全国范围的调研,发现用手机扫一扫后内容五花八门,好一点的是要求对相关企业关注;次一点的要求你输入真实姓名和电话号码,收集你的个人信息;再次一点是请求加入朋友圈;还有更奇葩的是附近一个快递地址。凡是此类种种早有定义为“伪溯源”,凡此种种伪溯源,危害极大,造成了产品质量好不知为啥好,质量坏不知为啥坏,除了包装精美度可识外,其内在质量甚至产地都无法可信的获取。在资金投入方面,建立这样的伪溯源系统和真正的全程溯源系统相比投入差不多都要建立云服务系统,其结果误导了民众、浪费大笔国家资金。
问:在这样情况下让百姓吃上放心粮你有哪些良策?
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所生产产品、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品牌产品、最受欢迎的食品农产品必须实施溯源后才能进入市场;二是农药、兽药、禽类用药必需实施全程溯源,各市区要实行各类药物的准入制度,同时融入使用单位的产品溯源系统,实现区块链模式管理,严管药品实施包装回收管理。
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物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崛起和流行,消费者的生活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享受足不出户便捷购物的同时,也为线上良莠不齐的质量问题所困扰,特别是关系到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人们渴望享用高品质的健康有机生态产品,因此亟需一个强大的可靠平台,把优质的农产地产品送到餐桌上。
基于此,2015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的食品法颁布之日, 沈教授带领的溯源科技团队在“中国农安网”上线运行。中国农安网是一个支撑全国涉农企业——食品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全程溯源管理;包括肥料、农药、兽药全程溯源管理;中药材种植加工全程溯源管理;食品农产品溯源标准制定;放心农产品网上零售及大宗农产品批发的公益平台。
该平台在国家科技部、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项目等资金资助下,通过13年产学研合作攻关,突破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控系统接入、异构网络融合、移动互联以及系统安全等关键技术,在食品和农产品数字化、身份化、产地远程监控、大数据综合分析等关键技术方面获发明等知识产权30多项,起草农产品溯源标准50多项,至今支撑着全国50多家涉农企业500多种食品农产品全程溯源管理。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