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宝宏:区块链的三大中心
区块链在物理世界中,核心竞争力是智慧、力量和财富;在IT世界里,核心竞争力是代码、算力和数据。代码是智慧的结晶,算力是力量的源泉,而数据已经成为了资产。
在“分布式”的区块链世界里,已经初步形成了三大中心,分别是代码中心、算力中心和财富中心。
代码中心
区块链的代码来自“分布式”的社区 , 但对社区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并不是广大“社员”,而是核心的几个人甚至某个创立者。2018年3月,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关于区块链代码贡献情况的研究成果。他们统计了对加密货币代码库作出贡献或进行评论的开发者数量,结果发现Bitcoin Core软件中7%的文件是由同一名开发人员编写的,以太坊Ethereum中大约20%的文件是由同一编码人员编写的。
对比特币社区影响最大的,最初是创始者中本聪,现在是core小组中的5名成员。至于以太坊社区,基本由其创立者Vitalik Buterin说了算。而Dan Larimer(绰号BM)难道不是EOS社会的领袖(中心)吗?Code is law,在一起的一群理想主义者形成了社区,形成了代码中心。而编写代码的人,也是有利益的。
算力中心
在一个中心化系统中,各参与方只需服从中心下达的命令就可以了,也就是“ 中心即共识 ”。而在区块链中,没有一个像银行那样的中心化记账机构来保证每一笔交易在所有记账节点上的一致性。区块链是分布式的,因此引入了共识机制来共同维护同一个账本,以保证新产生的区块被准确添加至链中,以及确保各块内容的全网一致性等。
PoW和Po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共识机制,分别基于力量和财富的大小来分配记账权。比特币和以太坊选择了POW,这是一种猜数字游戏,谁的算力越强,谁获得记账权的概率就越高。
比特币在早期用CPU挖矿就可以了,因为竞争激烈后来升级到用GPU和FPGA专用矿机了,而现在只有用ASIC的矿机才可能赚到钱了。早期是个人用CPU挖比特币,后来发展到用一组专用的矿机组成矿场挖比特币,而现在已经发展到需要矿池了。
现在,只有用专业的矿机加入专业的机构,才可能在挖矿中获益。这些矿工依靠庞大的算力,形成了一个新的利益中心。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2017年下半年的比特币扩容事件。一种方案认为要扩充比特币区块容量,另一种方案认为需要在比特币区块系统之上再搭建一个系统。前一方案对代码中心更有利,后一方案对算力中心更有利,于是两个中心撕扯了起来。
如果说代码中心的程序员还有讲情怀的理想主义者,那么算力中心的矿工则是完全受利益驱使的。商业的力量,让算力有了中心。
财富中心
区块链技术的一大创新,是将激励机制内置化了。以前,数字世界的价值交换系统是物理世界的一个镜像;现在, 数字世界创造了自己的价值交换系统,是物理世界的一个“反叛” 。虚拟世界原始财富(Token)的创造,M0的产生依靠的是记账时来自系统的奖励,无论是PoW还是PoS都一样。
如果说PoW是按劳分配M0,谁算力大谁说了算,那么PoS就是按资分配,谁资本多谁说了算。支持PoS的公开理由是PoW挖矿带来的算力浪费、矿工抱团实施51%的可能性攻击等问题,背后原因则是区块链世界里首次出现的权利大转移,分配权从广大矿工手里转移到了资本家的手里,说得好像资本不会“浪费“,资本家不会抱团搞51%攻击似的。
PoW的基础是算力 ,全世界的矿工联合起来就是算力中心;PoS的基础是代币,全世界代币持有者联合起来就是财富中心。 而PoW的算力 ,又是可以通过资本购买的。PoW和PoS只是创造了所谓的数字资产,接下来还要有数字资产交易故事才能更精彩,于是数字资产交易所兴起了。
谁控制了交易所,谁就控制了新宇宙的财富中心。交易的标的物必须是标准化的,是有价值的。大数据虽有价值,但很多标的物很难标准化。Token是标准化的,但也可能是没有价值的空气币。当然,Token就是一种最早被标准化了的、可交易的数据。
经过几年的原始积累,首批数字资产大佬已经出现,数字资产的华尔街正在形成。
小结
区块链从技术上是分布式的,但商业的力量让区块链的世界正集聚出新中心。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