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屠光绍教授的“第一堂金融课”

2019-04-23 13:44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屠光绍教授的“第一堂金融课”-新闻频道-和讯网

屠光绍教授的“第一堂金融课”

  编者语:

  4月20日上午,前不久刚刚卸任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的屠光绍出席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建院十周年庆典大会。他以新的身份——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发表了题为《国际资产管理发展新趋势及动因》演讲。敬请阅读。

  演讲人/屠光绍(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前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我在这个讲台上站过好多次,今天是以全新的身份站在这里,我有很多的感慨和感动。”他在演讲前说道。

  在屠教授的“第一堂金融课”上,他分析当前国际资产管理发展面临十大趋势及其动因。他总结的十大趋势是:

  1.资产管理规模更加壮大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资产管理行业蓬勃发展,规模快速增长。截止2017年,全球资管行业在管资产价值7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2%。从结构看,资产增值和资本净流入是资产增长两个渠道,前者是主要原因。

  2.资产管理主体更加多元

  从资产所有者角度看,除传统的养老金、保险基金等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外,主权财富基金异军突起。据主权基金研究所统计,1990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只有约5亿美元,2008年增长到3万亿;金融危机后,再次快速增长,2017年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合计约7.5万亿,与全球另类资产在管总规模的8.3万亿相当。

  3.资产配置作用更显突出

  大型机构投资者高度重视资产配置,很多机构经历配置模式转型。一些机构抛弃了传统的“战略-策略配置”模式,选择“参考组合-政策组合”模式,少数还采用“因子配置或风险配置”模式。资产管理者顺势而为,开发了大量配置型产品服务资产所有者需求。一些风险平配产品、多资产投资策略作为服务于大型机构投资者跟踪市场、服务和支持配置、多元化投资的工具,受到了普遍欢迎。

  4.资产配置中另类资产更受重视

  金融危机之后利率下行,导致公开市场的收益不断走低,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机构投资者更加关注另类资产,比如直接投资、对冲基金、房地产等。相比公开市场,另类资产管理方式更为主动。过去五年,资产管理机构资金新增的投资几乎一半都流入了另类资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的主权财富基金和各类的养老金加大另类投资的配置也成为明显的趋势。另类资产不再另类,成为主流资产,而且将来其重要性还会进一步提高。

  另类资产中,私募市场发展迅速。从规模看,过去一些年增长迅速。2006年规模为1.16万亿,截至2017年6月增长至2.83万亿,待投资本超越1万亿美元。从机构数量看,呈现出指数增长。投资私募股权不仅可取得市场Beta敞口增值,也可获取非流动性溢价,还可通过投后管理推动价值增长。从区域看,亚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由于经济快速增长,亚洲在风投和成长类私募基金占据着重要位置。

  另类资产中,配置和投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实物资产受到欢迎,变的普遍。从全球看,不仅主权基金、养老金和捐赠基金,甚至受监管约束较强的保险资金,也加大对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实物资产投资力度。这类资产现金流特点决定了其持有期限天然较长。对该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增加,体现了大型机构资金在策略上向“更长期投资”倾斜的意愿。

  与此相对,对冲基金作为另类投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正经历重要格局变化。对冲基金对冲功能下降、多元化效果有所减弱,且内部不同策略表现周期性明显。近些年,对冲基金超额收益和夏普比均持续下滑,在市场下行时提供保护和分散化的效果有所下降。

  一些有预见性的捐赠基金和机构投资者已开始调整战略,应对行业的变化。当前机构投资者占对冲基金总资产的资金占比不断下滑。2013年前占比曾不断上升,份额占比达到65%,至2016年已经下滑至58%。展望未来,尽管面临结构压力,但预计随着经济周期的成熟和市场波动上升,对冲基金行业可能出现周期性好转。

  5.私募股权发展更为积极

  私募股权基金不但能获取股权敞口和非流动性溢价,还可通过价值增值获取收益,因此发展迅速。金融危机以前,私募股权基金和公开市场股权增长速度趋同,但危机后私募基金增速明显超越公开市场。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