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决执行难”后,法院执行工作下步怎么干?周强院长这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段伟朵
如期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阶段性目标之后,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下一步,解决执行难,法院该怎样做?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研究处理对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于解决执行难工作下一步怎么走,给出明确说法。
【目标】久久为功,努力实现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
报告显示,如期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阶段性目标之后,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决议,切实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继续破解难题,加强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切实削减执行案件存量、遏制增量,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努力实现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
【关键词1:长效机制】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运用,服务好执行工作
报告显示,要进一步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出台《关于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健全完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工作纲要》并狠抓落实,确保执行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执行信息化建设,完善网络查控系统,推动实现各类财产全覆盖,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执行工作中的运用,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服务保障执行工作。加强执行案件源头治理,加大诉讼保全适用力度,健全立审执协调配合、案件繁简分流、执行与破产有序衔接等机制,促进执行工作良性运行。
【关键词2:法治】民事强制执行法纳入立法计划
报告显示,要进一步加强执行法治保障。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抓紧起草好《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配合健全中国特色执行法律制度。加强对执行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攻关,将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上升为制度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全国人大监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配合,高质量完成草案起草工作。
【关键词3:诚信体系】更大范围实现失信名单自动识别、自动拦截
报告显示,要进一步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联合惩戒工作,推动建立中央层面的联合信用惩戒联席会议机制,与有关方面密切协作,推进联合惩戒体系拓展升级,加强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在更大范围实现失信名单自动识别、自动拦截、自动惩戒。积极推动健全各类信息实名登记和采集机制,促进建立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关键词4:问效机制】消极应付将被约谈,打通解决执行难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报告显示,要进一步健全督查问效机制。各级法院要健全执行巡查常态化机制,定期巡查突出问题,督促整改提高。充分发挥执行约谈制度作用,对工作部署落实不到位、消极应付督办事项的,及时通过约谈督促有关法院和部门限期纠正。落实执行信访案件倒查机制,统筹督查执行案件问题和违纪违法问题。突出基层导向,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解决基层执行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坚决打通解决执行难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背景】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三年来,全国法院广大干警特别是执行干警全力以赴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明显成效。
2018年10月24日至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今年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报告:三年来,人民法院全力攻坚,共受理执行案件2043.5万件,执结1936.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与前三年相比分别增长98.5%、105.1%和71.2%,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了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全国法院90.4%的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实际执结,92.6%的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符合规范要求,94.4%的执行信访案件得到化解或办结。一些法院存在的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情形得到有效遏制,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标准把握不严、恢复执行等配套机制应用不畅等问题基本解决。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