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在合肥召开
会议现场
第十四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于2019年4月20-21日在合肥召开。大会以“智联网与未来”为主题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技术研讨和成果转化、展览展示等系列活动。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凌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陆建华,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出席会议并致辞。大会主席由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院士担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郝跃院士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刘明院士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本届大会亮点众多,来自电子信息领域的近30位院士、百余位专家和青年学者,聚焦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智联网、智慧芯片、人工智能、区块链、天地一体化等前沿科技展开了研讨。同时,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近百个项目受到表彰。会议重磅发布了《中国电子学会会士观点(2019)》。张军院士做了“智联网与未来”的开幕报告,他以交通智联网为例,全面阐述了智联网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展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吴建平
大会学术报告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吴建平教授做了“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他指出,4月20日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25年前的这一天互联网正式接入中国。今天,依托飞速发展的各种通讯技术,互联网已经成为网络空间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了整个社会的快速进步。互联网体系结构主要研究互联网的各部分功能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在这个体系结构中,网络层承上启下,保证全网通达,是体系结构的核心。互联网体系结构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第一个是全网统一的传输格式,IPv4是现有互联网传输格式的协议,IPv6定义了未来新的传输格式,通过IPv6的格式定义,网络层过渡到了新的一代,传输格式是网络层的最基本要素,从互联网发明到今天已经50年时间,传输格式的迭代只有IPv4和IPv6两个阶段。第二是转换方式,在统一的传输格式基础上,互联网要解决如何将数据和信息从网络的一个端点传送到另一个端点的传输模式。对于互联网的转换方式历史上曾经出现有连接、无连接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经过长时间的比较竞争,互联网无连接分组交换技术成为主流,它保证了互联网的传输以最高效的方式得以实现。第三是路由控制,在传输格式和转换方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路由控制必须不断地满足不同应用和不同通讯手段、通讯方式变化的需求,以达到全网最优。互联网具有向任何新协议、新技术和新应用开放的特征,从而决定了互联网是一个不断扩展、不断延伸、不断成长的网络,路由控制是互联网创新的最主要领域。伴随着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的技术趋势,互联网不但需要承载日益繁多的应用,还需要支持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IPv4的地址空间不足,因此发展IPv6势在必行。
吴建平院士指出,IPv6是中国参与全球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契机。2017年,国家从战略层面确立了推动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的行动计划,经过一年的努力,围绕IPv6的一个新的产业形态正在逐步形成。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仍然面临着三个巨大的挑战,包括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实时性,这将成为下一步互联网体系结构发展的重点研究领域。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为解决互联网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需要我们去发明、去创造,IPv6是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最重要的创新领域。
本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由1个主论坛和19专题论坛组成,从学术交流、应用研讨、成果分享等方面对网络及电子信息产业现状与趋势进行全景扫描。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教授吴枫,百度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海峰,阿里达摩院院长张剑锋等为大会带来精彩的主题报告。
颁奖现场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