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技术赋能安全,INS开辟保险产业新格局

2019-04-20 13:07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中国等新兴国家市场潜力巨大。然而从战略角度看,保险行业已经进入了严峻的停滞阶段。

保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就面临着大量来自灾害、战争及意外事故的风险,为应对这些侵扰,保险的原始形态逐步诞生,最早具备规模的“保险”概念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的古巴比伦火灾救济税。经过四千余年发展演变,保险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体系,2018年全球保险业直接保费高达48920亿美元,中国等新兴国家市场潜力巨大。然而从战略角度看,保险行业已经进入了严峻的停滞阶段。

技术赋能安全,INS开辟保险产业新格局

泥沼中前行的保险行业

纵观近十年来全球保险行业的发展,虽宏观数据仍维持增长态势,但在行业深度层面已无可观进境,发达国家市场持续走低,仅仅依赖发展中国家低深度市场的扩张。部分业内专家预测保险行业十年内将面临发展困境,其潜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产业链复杂性

现如今保险市场增长的一大因素是互联网中介的崛起,这种业务结构本身的复杂性是不容忽视的隐患。一个生命周期的形成往往牵扯到保险公司、中介、保险人、再保险人、消费者甚至传统的保险经纪人,这种低效方式已渐渐难以支撑万亿级的保险市场,此外产业链牵扯过多个体导致了信息丢失、保单处理延时、数据泄露等单点故障风险增加。

2)数据安全困境

保险作为一个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行业,其本身的信息安全性是重中之重。而目前商业模式下,由于设备、技术良莠不齐,很多保险公司难以保障自身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存在严重的泄露、攻击风险。甚至有些地区仍以纸质合同为保单载体,信息丢失、理赔错误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行业秩序。

3)地区标准化差异

由于发展程度和法规政策不尽相同,全球不同国家地区的保险标准化存在一定差异,致使保险无法跨越区域鸿沟服务于真正的需求群体。大部分消费者通常不具备相关国际渠道选择和甄别更为恰当的产品,大量高质量产品无法覆盖欠发达地区。

4)中心化运营风险

当前保险公司的中心化运营模式存在原生弊端,欺诈风险较为严重。这一方面是由于保险及相关法律知识具备一定复杂性,保险公司、中介、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等导致灰色地带;另一方面则是中心化运营和存储难以对企业可能存在的不良行为进行公开有效的监管,一旦出现纠纷也难以进行溯源。

INS:区块链赋能产业变革

以上种种事实表明,保险行业的变革已势在必行,只有紧紧抓住技术这一核心竞争力才能把握行业在此崛起的契机,因此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开始寻求技术变革途径,而区块链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技术赋能安全,INS开辟保险产业新格局

本质上讲,保险行业是以契约型集中资金为经济利益受损的被保险人给予补偿的行业,这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智能合约、加密机制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原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和曾表示,保险是区块链的典型应用场景,区块链能够有效解决保险行业的难点与痛点,并催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Insurance Cloud(以下简称INS)便是一个专注区块链保险场景的世界级解决方案。

INS旨在搭建一个全球化的保险商业应用生态平台,依托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公开性、不可篡改性等原生优势属性,为来自全球的每一位客户量身定制可靠、经济、实用的保险产品。简而言之,INS将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保险行业的深度变革:

1)开放性行业公有链

INS将通过建立一条开放的、可拓展的保险行业专属应用公链实现去中心化保险生态基础。INS可为每一位客户建立链上数字身份,通过加密技术保障用户信息及财产安全性,客户的每一笔投保、更改、索赔行为都将忠实的记录于链上且不可更改。同时INS提供的专属只能合约模板将自动处理事故索赔,提升保险公司赔付效率有效防止商业欺诈行为。

2)去中心化保险平台

INS将构建一个基于分布式自治属性的世界级保险平台以实现全球化产品定制、客户权益保障及生态系统治理。在INS平台中,保险公司可提交各类产品,经由自治社群审核后供全球用户自由选择和购买,其中签单、索赔等过程皆由智能合约保障实施。此外,客户还可以在INS平台发布个性化产品需求,平台将自动与相应承销商匹配实现保险的量身定制功能。

3)通证型商业模板

传统保险商业模式中,消费者对行业的参与程度较低,多不具备行业相关知识体系,面对多样化的产品难以进行有利抉择。为克服此类先天信息劣势,INS将通过通证经济理念对现有保险商业模型进行全面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行业参与及获利渠道。INS将建立如互助保障、通证投资等全新模式,任何人都可凭借INS通证参与生态治理,给予消费者更多主动权以及行业发展红利。

4)国际化行业范式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