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金融:打破资金融通壁垒
图片来源图虫:已授站长之家使用
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链接(ID:xinlianjie-)作者:易柏伶,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所谓金融,顾名思义即资金的融通。传统金融机构在这个融通过程中,扮演一个中介角色,吸收供给方的资金,提供给需求者,抹平资金流动的“地势差”。但是,在传统的资金网络中,不管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融资权和投资权都仅仅掌握在银行、券商等特殊机构的少数人手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支付技术的进步,行业和阶层分化导致的资金供需双方的诉求进一步提升。而传统的金融行业具有滞后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走向风口的互联网保险等新型金融产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区块链技术自诞生之后,就被称为传统金融领域的颠覆性工具,人们将其看成了平民“翻身做主”的有力工具,比特币象征着人们对一个去中心化的理想时代的追求。
然而事实证明,一个高度去中介化、去监管化的金融资本行业,带来的负面效应往往是灾难性。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大量的投机者涌入,各种爆雷、诈骗事件的发生预示着极客们的理想主义幻化成为了一地鸡毛。
但这并不意味着区块链的价值也随之被否定。相反,区块链技术防篡改、分布式储存特性可以将一些中心化、低效率的金融机构的权力下放到一些分布式网络节点中,从而推动传统金融行业变革,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突破了约定俗成的无数条条框框的限制,区块链技术踏入了此前无法涉及的一系列全新的应用领域。如今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已是遍地开花,如跨境金融、资产证券化、保险、票据、供应链金融等领域。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系统,尤其是证券交易、跨境支付系统中有哪些落地实践?在私募股权、信用证等证券领域的使用有哪些案例?
4 月 17 日,锌链接创始人龚海瀚邀请了云象科技联合创始人俞之贝,他将围绕“ 区块链在金融系统的落地实践”这一主题,来解答上述问题。
介绍一下云象与港交所的区块链私募股权交易系统案例的合作形式,以及区块链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俞之贝
该项目我们和恒生电子合作,通过了港交所私募股权交易系统的poc概念验证。该系统主要解决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的三个问题:
1)股东名册的维护;
2)股权交易的透明性与一致性保障;
3)拓展股权融资渠道。
大家都知道公司的股东名册维护起来很繁琐,经常会变更。股权线下交易完成后,才会去工商局完成变更,这之间存在的时效性问题,容易造成重复质押,同时股权交易也存在地域性限制。
该项目的初衷是基于区块链打造一个“场外中证登”。实现非上市公司股东名册的透明管理与维护,保障股权交易的时效性与一致性,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拓展投融资渠道。
具体介绍一下云象与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合作的的区块链信用证券系统案例。
俞之贝
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BCLC)是我们区块链商业银行联盟的首个落地项目。
刚才提到,传统信用证采用信开和SWIFT加押电文的方式,银行间没有直接的信息交互通道。同时由于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各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架构、安全标准、网络控制机制不一致,导致信用证流转效率低下难校验,业务流程不透明。
我们基于区块链,重新构建了信用证传输体系。报文传输可达秒级,并支持中文,实现信用证链上实时写入,实时读取,以及实时验证验押,从而降低信用证的在途时间,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信用证开立、通知、交单、承兑报文、付款报文等各个环节均上链,由区块链保证各参与方信息透明,相关信息实时被相关银行或企业获取。
BCLC系统于 2017 年第三季度上线,上线首日便完成了首笔一亿人民币的国内信用证业务。
2018 年,云象与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合作的金融产品发行审核系统,请具体介绍一下该系统的优势?
俞之贝
浙金中心交易的金融产品种类繁多,在交易前都会进行严格的审核,大量的审核材料是通过邮件或线下纸质方式进行交收。由于参与部门众多,资料繁杂,存在信息不对称,协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