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区块链的三个结构以及发展情况诠释

2019-03-23 15: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01
摘要: 
区块链的产业结构可以主要可分为区块链核心技术和应用服务、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和区块链信息服务三个部分。政策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区块链不是一种单一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整合,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共识机制、P2P网络传输技术、分布式数据存储、非对称加密算法。

区块链的产业结构可以主要可分为区块链核心技术和应用服务、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和区块链信息服务三个部分。政策环境方面,区块链已成为我国信息产业创新突破的重点前沿领域。企业培育方面,行业巨头纷纷加快区块链领域的布局与发展。市场应用方面,区块链应用中大多数企业仍处在探索阶段,区块链在各行业中大规模应用还有待时日。

区块链(Blockchain)是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由多个网络节点集体维护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的技术方案。数据存储在区块中,区块按时间顺序先后生成,每个区块中包含了过去一段时间内网络上所有交易信息,区块与区块相连成链条构成区块链。

区块链的三个结构以及发展情况诠释

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是在点对点网络上构建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利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每一个区块进行加密,区块相连形成区块链。从货币角度看,区块链数字货币系统的分布式共享账本系统,一段时间内的账务交易信息被加密打包成一个区块,区块顺序相连形成账本系统。从互联网经济角度看,区块链是网络空间中各类互联网资产的分布式管理系统,一段时间内任何数字化、智能化的资产的注册、存储和交易被加密打包成区块,区块相连形成分布式资产管理系统。

按使用权限和认证方式,区块链可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三类。

公有链是指所有参与节点按照系统规则自由接入网络,节点间通过共识机制参与区块链组织结构。公有链提倡去中心化,用以构建全球价值网络的支撑平台,其极端形态有可能会发展为借鉴区块链思想的下一代互联网。

私有链是指只有被授权的部分节点才能参与发布区块的一种组织形式。私有链中每个节点的权限不同,通常建立在某个组织内部,并根据组织要求设定系统运行规则,保留了区块链的部分去中心化特性。

联盟链介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通常由若干机构联合发起,是指只有被验证的节点才被允许发布区块的一种组织形式,被验证后的节点具有完全对等的权限,可在非完全互信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可信交换。联盟链可能被应用到未来各个行业,或者在某一行业内部存在多条联盟链。

三个结构,诠释区块链发展情况

区块链技术最初应用在比特币的数据结构与交易信息加密传输上,随后成为很多金融资产的分布式账本系统。按时间划分,区块链发展过程可概括如下:

2008年,中本聪(化名)发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首次提出区块链的概念。

2009年,作为区块链的首个应用,比特币开始在一个开源的区块链上运行。

2012年,瑞波系统发布利用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进行跨国转账。

2013年9月,美卡币区块链发生断裂,数据更新中断一天后,发布新版本,重新接回一条区块链,艰难复活。

2014年4月,奥斯汀·希尔和亚当·贝克开始在比特币区块链的基础上打造侧链;5月,Storj宣布将采用区块链技术为客户提供去中心化的存储服务;6月,搜索引擎DuckDuckGo接入区块链查询;8月,Coinbase收购区块链信息浏览服务商Blockr.io,区块链API服务提供商Chain获950万美元A轮投资;10月,Tilecoin团队发布首个集成区块链技术的物联网实验设备。

2015年,大量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开始测试区块链技术,包括在内部系统上使用比特币区块链系统和瑞波币系统。

2016年,国内外区块链技术公司大批涌现,区块链技术联盟成立壮大。

产业规模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所涉及到的主要产业领域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大多数的区块链技术提供商可以提供区块链相关的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如系统集成等。但围绕比特币的产生和交易,可以衍生出包括芯片、信息系统、网络系统、交易服务等诸多产业形态,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趋于成熟。

技术创新

作为一种新兴的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区块链不是一种单一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整合,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共识机制、P2P网络传输技术、分布式数据存储、非对称加密算法。

共识机制

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节点达成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参与节点对全网交易记录的事件顺序和当前状态建立共识,在不需了解对方基本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任的价值交换。共识机制的建立极大地降低了价值交换过程中的摩擦成本,对分享经济时代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P2P网络传输技术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